“双减”下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发布时间:2023-05-26 12:2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小学 张雪冬

[摘要]:为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工作,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相应的减负政策,其中“双减”是应用最为广泛且收获效益最为明显的有效性政策之一。教育工作者在注重教学体系完善以及课堂教学活动创新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作业体系的优化。“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分层理念开展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格外注重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双减”;分层理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小学数学作业体系现存弊端

1.作业负担仍需减轻

自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以来,社会各界人士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压力是否得到切实的缓解,但是针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发现,仅数学一门学科,学生就需要每天花费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甚至有一部分学困生,至少需要每天花费一个小时来完成一门科目的课后作业。因此,从现实意义上分析,学生的作业负担仍然处于需要减轻的现状。

2.作业适合度有待提升

从差异心理学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创设相应的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并且根据差异,应用分层理念创设具有差异的教学资源。具体来说,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导致部分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要求较高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环节,受到有效性作业的限制,阻碍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而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统一性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倍感学习压力,同时也容易使其学习自信心受挫,从而产生学习十分吃力的感受。

image.png

二、基于分层理念创设小学数学作业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所谓的主体性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指导教育工作者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受教育者的身份,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人翁,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独特的、完整的且能动性较强的个体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利用作业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感受到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使完成作业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

2.差异性原则

分层理念的宗旨在于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此在利用分层理念结合“双减”政策创设小学数学作业体系时,一定要充分体现差异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分层理念创设作业体系,教育工作者需要正视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并且尽可能地将这一差异转换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出适合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作业,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数学教师在创设数学分层作业时,不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切勿出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一刀切的作业体系。

三、“双减”政策下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体系不仅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且不符合现阶段多元智力全面培养的教学理论,因此基于“双减”政策结合分层理念创设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更应该基于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搭建学生自主选择与自主决策的平台,将作业创设的主体扩大到学生个人,通过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分层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辅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1.确定必做作业,巩固基础知识

针对小学生创设的作业体系必然会存在着必做作业这一环节。所谓的必做作业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基础作业。这一类作业涉及教材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以数学学科为例:统编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较多基础知识,如2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因此针对这一部分教材内容创设的分层作业要以必做作业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做作业的过程中完成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2.创设作业列表,鼓励自由选择

应用分层理念开展的作业创设,必然会顾及到不同学生在语言能力以及心理方面的差异。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分层理念创设的作业,才能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维持学习激情。举例来说,在针对《有余数的除法》开展的作业创设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创设,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不同认知规律、不同智能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将作业的选择权移交到学生手中,并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选取种类较多且具有综合意义的作业。教师所创设的作业也可以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不分类的作业类型,将作业选项以列表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根据第一印象以及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行自由选择,从而完成相应的作业;另一种则是将作业的难度分为三种,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对应的作业完成,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尝试更高层次的作业,实现自我的突破。

3.分散设计权利,引导自主创造

虽然小学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智力发育等维度并未成熟,但其也是拥有独立意识的人,因此,教师在创设作业体系时,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将作业的主权下放给学生个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设计出符合自身实际学习水平的作业。这大部分学生在创设作业时,必然会扬长避短,利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创设相应的作业,因此,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对学生并未涉猎的知识领域进行二次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该部分的知识,做到拔高训练。分层的最终目标是让作业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因此,将设计主权交给学生个人也是实现分层理念的有效创新之一。

image.png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分层作业”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专业名词,大部分教师以及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会积极地实施这一教学活动,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分层理念创设小学数学作业体系时,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相关权利下放给学生,落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最终教学目标。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