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王清玉
“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的布置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从“双减”背景下数学教育的现状、数学作业的意义、数学作业的布置原则、数学作业的布置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双减背景下数学教育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机械式的重复作业根深蒂固,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填空、计算、选择、判断”这种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机械重复,学生累,老师也累。
(二)以“分数论英雄”根深蒂固。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目标就是考试得高分,熟不知孩子面对一个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就束手无策了,这样的教育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所以“双减”背景下,数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如何“双减”背景下开展数学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数学作业的意义
作业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及时巩固与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也能反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让教师后续教学更有针对性。但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内容过于注重知识掌握和记忆,作业量过多,导致学生只是机械重复地刷题,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甚至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提升作业品质,改变枯燥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数学作业的布置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的布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把握应用性原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完《认识线路图》后安排学生选择一条游玩路线进行实践,然后给大家讲讲游玩的收获。
(二)要把握层次性原则,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在设置家庭作业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把握作业内容的针对性,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把作业分层,由学生自主筛选难易,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三)要把握开放性原则,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
开放性作业是相对于传统作业的封闭式与单一式而言的。开放性作业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核心,设计分层多元的作业内容,使不同层次和个性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作业完成的方式和过程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作业成果鼓励学生创新,作业的多元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作业品质,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四)要把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个体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为了满足学生好玩的天性,设计趣味性作业,如数学手工制作、数学小报、数学日记、闯关游戏、智力大比拼等,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数学作业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四、数学作业的布置方法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的布置方法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实用性。数学作业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具有实用性。
(二)强调思维性。数学作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体现个性化。数学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体现个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作业。
(四)重视反馈性。数学作业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的布置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数学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应用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原则,注重数学作业的实用性和思维性,体现个性化,重视反馈性,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让“双减”真正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