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区小学三年级习作入门

发布时间:2024-12-06 12:3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张金星

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已经被广泛熟知,在语文考试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而且这是一个人表达自我的关键途径,所以不管是从考试成绩方面,还是从个人发展方面来看,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中年级的学生才刚开始接触作文,所以在学习中必然会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就要从教学入手认真分析,找出影响教学效率提升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

引言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既能形成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同学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作文课上,急得脸红耳赤,抓耳挠腮。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呢?

一、 初入习作,引出兴趣。

如何引导学主动愿意去理解想去学习,这与老师在学生教学时所使用的引导有很重要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由浅至深得去讲解写作的手法与技巧,并详细讲解写作手法的妙处以及如何吸引读者更深入的阅读。例如:用范文举例讲解,让学生感受多种写作手法的精妙和有趣之处,这样既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并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先不急于让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出来,而是针对学生对自己现在所掌握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写出一些习作的开头。后在班内分享写作内容,体味不同开头带来的不同感触,也感受妙笔生花的习作之感。

二、 由简入深,提高能力。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书都安排了几个课后小练笔,教材中安排小练笔的目的在于加强阅读和表达的联系,让学生将从阅读中习得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表达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image.png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开展随笔练笔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哪一段话写得最好?‘好’在哪里?”以此引发学生的深入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汇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随文写作练习。如文本中,有很多“有的……有的……有的……”这一结构为主的句子,描述了西沙群岛的“富饶”,教师可以基于这结构开展随文练笔活动,让学生用这结构进行造句。如有的学生以“课间活动”为主题进行造句:“热闹的操场上,有的同学自由地奔跑,有的同学愉快地拍皮球,有的同学开心地跳绳”。从而再选择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情境,如写一段赞美老师的话、描写一段激动人心的比赛场景等,让学生更多的感受这种写作的方式在不同环境下的运用,这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造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以上的练习引入到课后的图片随笔练习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来对图片进行段落描写,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趣味。

一、 融入生活,瞬间创作。

在生活中有着众多值得我们去记录的瞬间,比如:引导学生观察校运会等重大轻点活动的盛况以及风、雨、雷、雾等不同天文现象中的特点,让学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教师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1733459260420849.png

教师还要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精彩的生活画面记录下来。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花钟》时,可以在课前举办活动,带同学们走入到校园中的花园,观察自己喜欢的花的花形、花色和花香。学生把观察所得生动地表达出来,观察力在有目的地观察中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习作的乐趣,还可以为习作积累习作素材。

四、单元概念,整文梳理。

三年级上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统编教材非常重视习作教学的地位。本单元所有学习任务和活动,都是为“写”的训练,为综全素养的发展和作品产出服务的,习作单元的课文是专门指向习作的,不用在理解内容上过多要求,而应针对习作要求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导语“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揭示了单元主题“留心观察”。围绕这个主题,教材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家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此外还有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选文内容以此贴近儿童生活,以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世界的五彩缤纷。

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感受草地是怎样变化的,进一步观察到草地颜色的变化与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之间的关系,学会了观察方法。进而安排相应练习:教师播放含羞草开放的视频,根据所学方法写一写含羞草的变化片段。通过交流深化练习内容,拓展为整篇文章。

五、 多种方式,鼓励创作。

1. 利用评语进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评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指导修改时,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批评处理,应尽量采用鼓励、启发式语气和学生沟通,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情绪下清晰的认识到此次作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从而增加学生下次写作的兴趣。

2. 班内佳作赏析。

对于班级内作文优秀的学生,不仅可以在评语中表现出对学生的鼓励,也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范读,指导学生作中的亮点,具体到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精彩的修辞手法。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鼓励,给予肯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学生的个性,一定会改变写作文时“无从下手“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表达、乐于作文。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习作课出才会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间。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