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习作兴趣 ——土味习作

发布时间:2024-12-06 12:2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通辽市科尔沁大林镇实验学校 张秀娟

摘要: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调动孩子们习作兴趣,让学生能写出“土味”却有“人情味”的作文。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村的孩子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能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生活实践更丰富,写作素材会更充盈,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据了解,大多数农村孩子们课余时间多花在看电视玩手机游戏上,没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没有词汇的积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秋游和春游,不知道怎样除草、种菜,更不知道如何生火做饭;他们不知道我们儿时玩过的种种游戏,更不知道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农村孩子们缺少生活体验,便没有了写作的素材,更没有了写作兴趣。如何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调动孩子们习作兴趣,让学生能写出“土味”却有“人情味”的作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为了更有依据地进行研究,我查阅了一系列与“农区习作”有关的资料。如姜建邦先生的《语文趣味》,常立霓的《让孩子爱上写作——儿童写作理论与实践》等。此外,课题组还根据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情况,为教师推荐教育教学网络杂志中的好篇目,如甘荣霞的《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经验详谈》,赵伍良《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提质策略》等。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体验乡土生活‌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农村的自然景物和乡土生活,如田野、溪流、树林等,积累具有乡土特色的写作素材。课堂上展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农村题材图片,如:春天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片,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油菜花金黄一片,吸引许多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图片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想象写话练习。这样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直观生动,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外,观察农村的自然风光,周围事物,记录有趣经历,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这样布置作业:请你观察家里的菜园,在里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再把你观察到的写在摘录本日记本上。

例如一位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行走在田际,我们发现了这遍地”长在地上的土豆“,感到很奇怪:这东西是土豆?是牛粪?还是什么蘑菇?这不能吃吧?哪知到了饭点,我们在饭桌上看到了它!这也能吃?!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这叫马勃,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药,兼具医药和食用价值,老人们叫它“马粪包”。在这里,人们并不清楚其医用性,只是当作一种“土味”食材,通常将马粪包与白菜和炖,相当好吃。

但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性,常常有人“爱屋及乌”,马粪包好吃,于是什么蘑菇都吃;也有人比较谨慎以至于过度,什么菌类一律“拉黑”。其实,在这一方面,如果多加谨慎,合理摘取蘑菇食用,不仅可以改善伙食,而且其医用价值更会给身体带来益处。

image.png

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才会有真实的带有“土”味的表达。

二、‌提升家乡认知‌

‌参与家乡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如灯会、猜灯谜等,感受节日氛围,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手工艺‌,尝试学习家乡的民间工艺,如陶艺、竹编等,锻炼动手能力,体验艺术之美。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节前后倡导和鼓励孩子们放下手机和家人们在一起制作腊八蒜,贴春联,大扫除,除夕时看烟花、放鞭炮、吃饺子,初一穿新衣、拜年等等都要参与其中。元宵节的时候要到大街小巷去看看热闹,看看那里的花灯,猜猜灯谜感受节日氛围......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记录了村里春节前做豆腐的习俗:

怀着好奇的心情,听说邻居张爷爷家正做豆腐呢。这年头还用自己做豆腐?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来到张爷爷家。

只见张爷爷和老伴正在热气腾腾的堂屋里坐着豆腐。我凑上前一问才明白,张爷爷家每年春节前都是要自己做豆腐的。他们把做好的豆腐分给亲朋们共享,说和买来的豆腐味道不一样。我也跟着爷爷忙乎起来。豆腐做好了,爷爷给我盛了满满一碗豆腐脑,我兴高采烈地吃了起来。总觉得这次的豆腐脑和每次吃的不一样,又说不出是哪里不一样。

看到这篇日记,我是有些遗憾的,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节前极少有人再亲自做豆腐了。我想,这位老人家的行为,不光是为了吃到豆腐,更多为的是那份年味,那份情怀吧!

三、‌实践写作活动‌

组织实践活动,如春游、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写作,将真实感受融入习作中。课外,组织学生参与简单的田间劳作,如除草、浇水、采摘等。在劳作结束后,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劳动感受,包括身体的疲惫、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等。 课外的引导观察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用眼看,而还要用耳听,用鼻嗅,还要动脑筋去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实践,记录种植过程和生长情况;在果园中进行实际的劳动操作,如摘水果、清理果园;观察家禽家畜,参与简单的放牧活动,感受农村家畜养殖的特点。课外实践注重劳动实践并鼓励学生写出真实感受。在观察周围事物中,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同时还可以记录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或家务劳动等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image.png

四、通过仿写、‌阅读经典作品等方法学习习作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如何抒发感情等。例如,出示一段描写人物的文字:“那个阿姨,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透着不屈的光芒。她的双眼,像是两颗经历风霜却依然闪烁的星辰,坚定而深邃。”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这段话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引导学生剖析细节描写,并对农村生活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挖掘。可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的生活场景,如农忙时节的劳动场景、热闹的农村集市、独特的乡村自然风光等。学生交流这些场景中可以捕捉到的细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总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的普及为学生查阅习作素材提供了方便,但真正有灵魂的作文,是有亲身经历的习作,是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惟愿我们农村的孩子们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乡村村生活中,写出有“土”味,更有“人情味”的作文来!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