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付忠林
“双减”政策推进的目的在于减负增效,在于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能起到劳逸结合的效果,能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得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体育运动本身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精神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体育教学设计,优化体育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加强运动学习与练习,从而创建以生为本的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一、组织多元化练习活动,增强运动练习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形成了浓厚的运动练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逐步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以及运动情感。“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化的运动练习活动,增强运动练习的新鲜感、趣味性以及层次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需求。
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化氛围中展开运动练习。如篮球运球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花样篮球运球表演,即学生们要灵活做出单手运球、双手运球、高运球、低运球以及原地胯下运球等多个动作,从而引导学生在较为愉悦的氛围中增强自身的球感。如跑步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地雷爆炸”的民间游戏,两、三名学生负责追逐,其他学生负责奔跑,每一个学生都会尽全力奔跑,那么学生就会在追逐性的跑步中提升自身的跑步速度。
二、组织比赛活动,充分挖掘学生运动潜力
比赛活动本身能创建良好的运动氛围,使得学生在运动练习活动中表现出最高的运动水平。而且一直以来,体育比赛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拼搏、勇敢等体育精神也激励着人们,让人热血沸腾。因此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具体的比赛内容以及时间,引导学生加强运动练习准备,并在比赛活动中发挥自身最大的运动潜力。
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篮球比赛。即学生们被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小组学生协作分工,分别扮演后卫、前锋、中锋等角色,合力投篮,争取获得更好的成就。那么在这一比赛过程中,小组学生会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传球,或是合力防守,或是合力进攻,共同进步。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反思比赛,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比赛结果。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还会面临无数次比赛,所以不要把某一次的比赛结果看的太重,但是也不能对比赛结果无动于衷,而是要认真反思,积极提升自己。
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跳绳比赛。即学生们可以表现出自身最强的跳绳技能,或是个人多次连续跳绳,或是表演花样跳绳,或是多人合力跳绳等。然后教师结合学生们的表现,评选出跳绳优秀的学生,并对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注重课外拓展,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
体育运动的实践性非常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加强运动练习,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加强运动练习。而且“双减”政策的实施,也为学生们课外的运动练习创造了条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课外运动练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服务活动时间段内积极展开运动练习。即课后服务活动时间段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展开运动练习。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们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或者是运动游戏。学生们可以与小伙伴一起跳绳,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打篮球,可以与小伙伴一起跑步等。学生们只要是在积极展开运动练习,那么教师就要肯定学生的运动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创建运动社团,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加强运动练习。如周末,学生们可以约定好时间、地点,然后一起打篮球,一起跑步,或者是一起打羽毛球等。当学生们感受到了运动带给人的精神方面的成就感与愉悦感,那么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运动习惯,并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友好交流、感受美好生活的良好品质。
总之,“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加强运动教学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多元化的运动练习活动,积极参与运动比赛,从而让运动练习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并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