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白立春
引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暴露出一定问题,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非常难的学科,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都没有深入研究,导致数学成绩不升反降,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策略,师生互换角色,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利于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与生命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具体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将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布置适当的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预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预习效果。如在人教版部编教材“扇形统计图”中,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百分数,再预习扇形统计图,要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指导它的特点和所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并将这些教学任务分成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通过扇形统计图学会分析数据。以实际生活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六(1)班学生课下活动情况:有打乒乓球的,有踢毽子的,有踢足球的,有的再打羽毛球等,让学生根据图片将各种活动的具体人数整理出一个表格,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成原来学过的统计图,然后通过前面学习的百分数,引导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圆和扇形的关系,并从扇形的大小可以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二、建立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级至少容纳40名学生,而任课教师一般要带两个班级,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详细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以部分学生就会出现数学成绩差,对数学没有兴趣等现象,无法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时,还应该具体划分学习小组。在划分小组之前,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将分数作为划分小组的唯一标准,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其他方面,如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形成互帮互助小组,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教师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力量,让小组成员之间以一个物体为中心,依次说出自己的位置,让其他同学判断该同学说的是否准确,教师要来回查看学生探讨情况,通过学生讨论情况做出总结,并给学生讲解该部分知识点的注意事项,哪些条件必不可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加强翻转课堂教学效率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对翻转课堂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较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极致。虽然增加课堂师生互动,但是教师仍是课堂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从而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翻转课堂教学效率,打破传统教学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人。如在学习“计算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寻找带有长方形的物体,就地取材,如黑板、课桌、数学书、文具盒等等,让学生量一量这些物体长和宽各是多少,让学生反复训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公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让学生写上单位。然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计算教室地板的面积,并说一说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新课标要求下,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应运用翻转课堂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强化学生数学思维。在开展实践活动前,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如在学习“圆锥”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结语: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挥积极作用,能够满足现代学生发展需要。所以,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