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张爽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方式也越来越关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因此,“双减”政策的推行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受“双减”政策的影响,学生的审美修养得到提升,教师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本文以“双减”政策为基础,以小学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减压减负条件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变化和教学优化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引言: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其他主科科目学习的重要补充,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小学美术的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更具活力,学生在减压减负的教学模式下,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
“双减”政策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创造,使其成为更优秀的人才。“双减”政策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相对较少、要求低、自由度高等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尝试、探索和创新。“双减”政策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的兴趣和热情。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美术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提升小学美术课程质量的策略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切实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师生互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在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素质教育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营造和谐愉快的美术课堂气氛。小学生很喜欢玩游戏,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增加和学生的互动。
2.科学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自由地进入美术的海洋中遨游。通过引导教学,可以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逐步有序地学习美术知识。,这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美术课堂知识紧密相连,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美术文化氛围,促使学生既能体会到美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形成融洽学习氛围,最后完成小学美术教学任务。
3.渗透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深入研读教材课本,挖掘潜在德育素材
教材课本是教师开展教育的来源和依据,而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材料,因此,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与挖掘,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基础。这个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利用充足的时间对美术教科书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和阅读,理清美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挖掘其中潜在的德育素材,充分利用这些潜在的德育材料,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实现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
(2)积极创造教学情境,加强道德情感体验
创设教学情境,使美术知识与教学过程更具有生命力,并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和载体,使它真正融入美术之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针对这一点,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景教学的优越性,整合各种情景创设的方式和方法,渗透德育要素,活跃美术课堂,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观察美术、欣赏美术作品,能有效地在学生情感层面上引起对美术的共鸣,进而主动进行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认识。
结语
“双减”政策的提出,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机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深刻领会“双减”政策,不断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策略,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活动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