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刘晓峰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关乎着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怎样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是教师应该积极探讨的话题,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是不一致的,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体育;差异化
一、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是:一是分层管理。在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层级划分是最关键的工作之一,课前,体育教学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体育喜好等信息,准确判断学生的层级,以便进行合理的划分。二是分层教学。授课教师需根据每个层级的学生特点分别制定教学方案、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明确各个教学周期内,每个层级学生的教育目标,结合目标进行分层教学,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在差异化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和体育素养的提高。三是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对不同条件和基础的学生执行不同的考核方式、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更正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对象分层化
观察我国小学体育课多以跑步、跳绳、垒球等常规体育项目为教学内容,虽然体育项目的种类繁多,但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中体育教师多处于指挥、演示的状态,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效果发挥不明显。当今社会的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很高,本就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课缺乏有效性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峻。上述问题中,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教学目标设置不清晰是主要原因。在教育体制改革后,小学体育教学也应更正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对小学生进行层级划分,以便进行分层教学。从授课教师层面来讲,在每学期开始时,体育教师都要走到学生周围,与小学生亲切交流,首先建立健康、友好的师生关系,在交谈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爱好、体育特长,了解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体育运动。通过有趣的身体机能测试游戏,结合以往各项体育检测的成绩,客观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构建体育分层教学学生信息表,合理划分学生层级。以下为我校五年级一班学生的层级划分情况:这个班级共计学生42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1人。将学生划分为1~4四个层级,第1层级8人,该层级学生对体育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且在之前的体育检测中成绩优异,大多数学生都有参加课余体育项目特长班;第2层级16人,该层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也较高,身体素质优良,但一般未参加体育课余训练,经分层教学有望冲击第1层级;第3层级10人,该层级学生身体素质良好,体育兴趣一般,对体育技巧的掌握较少;第4层级8人,该层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目前无法参加强烈的体育活动,其余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足,整体看来,该层级学生体育能力较差。
2.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分层化
通过对该班学生进行分层后能够清晰地发现,不同层及的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需求不同,因此准确分层后,体育教学人员应根据学生层级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让每一层级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适当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特长,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不落队。教学内容分层化要求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但小学体育教学的单堂课时间非常有限,若对每个层级的学生实行单独教学,课堂效率会非常低,也会给相关教师带来巨大的授课压力。为了让分层教学有效实现,我们必须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保证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同一堂体育课中学到相应的体育技能。
3.优化教育理念,实现教学评价分层化
教学评价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课堂教学是否合理有效。但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评级活动中,使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班级内必然会出现体育优等生和体育差生,这种评价机制虽然能较为公平的对学生做出评价,但由于学生本身差异性的存在,该方法严重忽视了不同层级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所发生的改变和取得的进步。在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的基础上,还应进行教学评价分层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体系,保证每名学生的进步都能得到肯定,鼓励学生的体育自信心,逐渐培养小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兴趣。如上述跳高教学中的评分方法,就可作为体育教学的总体评价机制来应用。将每个学生层级当做一个独立的单位,执行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最大限度的激发不同学生的体育潜能,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对于最后层级的学生,就要多鼓励、表扬,让其认识到通过体育学习给自身带来的积极变化,提高体育兴趣,勇敢挑战自己。
结束语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高度匹配,具备极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教学内容分层上,文章的探讨在存在诸多不足。相关教师应努力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丰富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分层教学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