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张玉菲
"双减"政策一经发布,便引起广泛关注。“双减”政策和此前的各次“减负令”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强调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从而将课堂教学的改进作为落实减负工作的一个突破口,确保教学的提质增效。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内容。但传统的教学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仍存在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效率自然不高。为此,想要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探索更有效、更科学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提高底蕴,激发学生共情
古诗词具有语言高度凝练、情感蕴含深永的特点。其创作的年代距今较为久远、创作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涵盖的思维广,跨度大、具有明显的抽象意境,所以有些古诗词所表内容及情感对于文化知识积累厚度不够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如果教师能够有效运用音视频媒介,把晦涩难懂的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为了引导学生能够主动与千百年前的诗人交流,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在课本教学之余,我就时常带领学生观看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学生近距离多角度地去了解诗人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生平遭遇,他们对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孤独与无奈、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苦和对“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渴盼、 “婉约派之宗”李清照缘何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慨叹的理解就会更为深入,更容易与诗人产生共情。所以,在教学前、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音视频媒介,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铺路石,还可以于无形中进行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词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诵读,感受诗词之美
朱熹在《读书要三到》中说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不待解说,自晓其意也。”虽然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古诗当中蕴含的深意,但古诗所具有的韵律 之美是深受小学生所喜欢的。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范读的作用。从心理学方面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在古诗词的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重视范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范读古诗词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进行示范朗读,鼓励读书能力较强的学生范读,给学生播放录音,播放视频,让学生可以一边看画面一边听范读,有目的地引导诵读等等。在学生听了示范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这里的诵读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读,也不是拆词拆句地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诗词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地读。教师指导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读得准确,读懂诗意,还要注意读出诗词的节奏,读出诗词的韵律。在教学中不必要求小学生完全弄清楚诗词格律,但是教师可以适当得引导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古诗词特有的规律。例如:声调、押韵的细微分别,引导他们掌握七字句的停顿规律,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律感。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带有韵律节奏地诵读,这便使古诗词的美感油然而生。诵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的同时还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在诵读中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合为一,实现情感共鸣。
三、活动探究,提高学习速度
古诗学得"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要求教师要改变学习方式,扩大学习空间,搭建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深化认知的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课内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要关联历史语境。比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诗人的狂喜,教师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文献资料,展开自学。课堂教学分为三步。第一步:呈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历史背景,学生展开讨论。第二步:呈现《安史之乱》的视频片段,学生表达感受。第三步:站在杜甫的角度看历史。教师在学生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纲挈领,使呈现的背景资料更具针对性,学生因此会加深对诗人“塞外忽闻收蓟北”时的惊喜若狂的理解。
教学要关联文化语境。古诗中的文化意象、审美旨趣、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都蕴含了中国独有的生命哲学和美学气象。如教学 《乞巧》一诗时,教师先请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七夕节习俗的了解,再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讲讲七夕节的由来的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
(二)课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外,教师可以围绕与单元主题或所学古诗相关的一个点,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比如,学完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化研究:以"古诗里的传统节日"为活动主题,让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学生通过活动,积累了许多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策略,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触类旁通,学习更多的古诗。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感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感认知。教师要研究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才能在小学课堂上创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生动、丰富地学习古诗词,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丰富和身心发展,让古诗词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源泉,让传统文化成为小学文化传播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