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23-05-26 09:5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杨慧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image.png

一、背景

当前,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其中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不容忽视。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在重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提高的同时,非常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能力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考量和安排。但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情况不容乐观: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有时也会把一节课内容压缩成半节课,草草了事,学生依然是不太会倾听,不太会说话,不太会应对。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研究教材,厘清分项能力点

统编教材的口语交际,有别于以往的“听说训练”,按“倾听”“表达”“应对”三个能力维度来选择内容,确定能力发展点。具体见下表:

image.png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口语交际的三个维度,“怎么说”是最讲究的:有侧重音量大小的,如“大声说”“讲故事声音要大些”等;有侧重场合的,如分场合说,“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有侧重说话礼貌的,如“看着对方的眼睛说”“用上礼貌用语说”“要先介绍自己”“等别人说完再说”等;有侧重说话自信的,如“大胆说”“主动发表意见”;有侧重说话时语言的逻辑和条理的,如“按照顺序说”“说清楚想法”“按顺序讲清楚图意”等。

“怎么听”,四册教材提到五次:涉及“听”的态度,要“注意听”“认真听”;“听”的方法,可“边听边借助图画记内容”“记住主要信息”“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了解别人讲的内容”。

“怎么应对”, 四册教材提到三次:“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提示学生从“没听清时”“有不明白的”“感兴趣的”几方面和说者互动,展开深入交流。

这样安排并不意味着“说”是最重要的,“听”和“应对”是次要的。“听”和“应对”的能力点虽不是很多,但要每课落实。前面提出来的,后面仍需加强练习。如口语交际第一课提出“注意听别人说话”,后面三课没有再提“听”的要求,是不是对“听”没要求了?并非如此。一年纪上学期的小朋友,最喜欢自己跟自己说,但缺乏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这一个学期就重点练习“注意听别人说话”。也就是说,相比“说”,“听”和“应对”的其中任何一个能力点,都需要更长时间练习,方可形成能力。

(二)针对能力点,设计有趣有效的活动

厘清教材中“倾听”“表达”“应对”三个维度的能力点,目的是让我们教学时,既能纵览全局,又能细致落实,每课围绕核心能力点确定核心教学目标,又能兼顾其他能力点的落实,不能贪多求全,像《小猴子下山》中那只小猴子一样,学一点,丢一点,最终什么也没留下。

一年级上册第1课“我说你做”提出 “注意听别人说话”。对初入学的孩子来说,劝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命令式的要求,约束时长只有一两分钟。孩子即便静下来听了,若对内容不感兴趣,注意力马上又会分散。对孩子而言,集中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解放身体,在身体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自己领悟到的往往会超越老师想教授的。

因而,首次提出“注意听”的要求时,教师就要通过活动,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要注意听别人说话”。在理解了“我说你做”的意思后,就可设计活动了。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教师不能硬性要求他们上课时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专注地倾听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三)创设情境,让交际真实地发生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学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情境,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情绪才会高涨,交际的愿望才会强烈。交际情境越真实,学生交际的话语也越真诚。

1.用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创设真实课堂交际很重要的一种形式。正如席勒所言:“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仍用“我说你做”的游戏情境加以说明。请看课堂教学片段:

image.png

至此,教师把本课另一条交际要求“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板贴出来。这一条交际要求,不是老师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说得太轻,别人就听不明白,听不明白,就会做错动作”。有了切身体验后,轮到自己来发布口令,孩子就知道要“大声说”了。

2.用故事创设情境。

儿童天生喜爱听故事。口语交际中,借助故事创设情境,也是常用、有效的方法。如二年级上册“商量”,一开始就可以用故事引入:

让学生讨论交流,明明为什么借不到跳绳呢?初步体会不会与人商量所带来的困难,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

3.用视频创设情境。

用视频创设的情境,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孩子在观看视频时候,能快速“进入”角色,有利于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

教学二年级下册“推荐一部动画片”,可以拍摄两个小朋友聊动画片的实况,让大家“看见”怎样向别人推荐动画片,也可以截取几部孩子最喜爱的动画片精彩片段,供孩子观看,并围绕“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喜欢的原因”“精彩片段故事内容”等展开交际。

4.用表演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中,表演也是一种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式。在表演中,孩子会加入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态度。

如一年级上册“用多大的声音”,可以把课堂设置成不同的场景,如办公室、图书馆等,让学生置于其中表演。表演和观看的学生都结合自己的体验,开展互动交际,形成共识:在公共场合和少数人说话时,声音要轻轻的。

当然,情境创设的路径还有很多,不再一一例举。

image.png

三、结论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口语交际教学也应该获得重视。采用上述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语言教育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培养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获得更为有效和全面的实现。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