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享德国、瑞典及英国游学经历

发布时间:2023-05-08 14:4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最新一集新城电台节目《游学天地》日前播出,节目主持卓友森与洪绮敏请来香港大学理学院讲师余海峯博士与舞蹈世界冠军陈珍莉院士,分享在德国、瑞典与英国的遊学经历。

香港大学理学院讲师余海峯博士分享道,现在许多学生认为去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国家留学更为方便,但在他看来,有时语言不通反而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不同的文化。他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由于只需要做研究,平时与人交流都以英语为主。但在毕业之后,他认为学习当地语言仍是必须的,于是开始上德文课程,学习德语,即使现在回到了香港也未放弃继续学习。德国留学的经历,让他发现了对待同一件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而语言作为思维工具与交流工具,也拓宽了与他人深度交流的可能性。余博士坦言,德国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事,就是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友人结伴出游,恰恰因为文化不同,更能为大家带来全新的体验。

博士毕业后,余海峯博士选择在瑞典的研究所做研究。虽然早前也在瑞典旅游过,但和长期居住在这个地方还是有不小区别。而这也正是游学的意义所在,只有边学习边旅游,才能更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当地产生更为深厚的联结。余海峯博士认为,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们应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主动解决问题。

舞蹈世界冠军陈珍莉院士曾在英国学习国际标准舞,每天搭六个小时的火车去上舞蹈课,回到家后再自己补习文化课程。被问及国外的老师与国内的老师有什么不同时,陈院士分享道,由于英国是国际标准舞的圣地,在黑池,能学习到最传统古典的标准舞,因此国外的老师对于国际标准舞文化底蕴的把控更高,更为注重细节与质量。同时,不同的舞者演绎同一个动作会有不同的效果,而国外的老师就比较擅长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技术展示的层次,开拓学生的思维。她坦言,在英国学习舞蹈期间,她最痴迷的是在同一个舞池上人人平等的氛围。

回国后,陈院士选择了继续进修。现在,她作为香港大学-北京大学联合EMBA班副班长,致力于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将英国留学时汲取的舞蹈文化的精华,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用中文为西方舞曲填词,使得更多的国内人士也能深入欣赏外国舞蹈文化。

主持与嘉宾合照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