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及家庭现状

发布时间:2023-06-02 14:4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作者:李大鑫,禾言,东悦

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庭教育  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发展

(系列之一)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宝贵资源。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比拼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中国,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

优秀的人才来源于哪里?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拥有的优秀基因,这个无法改变;另一个是良好的教育,这个是可以经过努力来实现,而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的家长,能够促成美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培育优秀人才营造出肥沃的土壤和温暖的阳光,为造就各行各业优秀的从业人员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合格的家长,优秀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下一代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从进入本世纪开始,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陆续出台了许多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其中以下四个最为重要。

一、《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二、《全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

三、《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一、家庭教育开局的困惑

以上四个法律法规及其他一些相关政策文件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国“家庭教育法”体系。这些法律法规都有一个共同点:首先强调的是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热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这很重要。

“家庭教育法” 体系准确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原则、特点、要求、目标、方法、责任。内容详细、全面,为全国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够按照这套“家庭教育法”体系的要求去做,那么,培养教育出来的人才都可能成为国家优秀栋梁之才。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前,《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全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三个家庭教育法规颁布已经有许多年了,实施的效果到底如何呢?不可否认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获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但是,实际的结果远远达不到要求。可能是宣传力度或采取的措施不够,大多数的家长甚至不少的教育工作者还不知道有这些家庭教育法规。直到第四个家庭教育政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并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执行以来,全国不少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便开始积极行动起来,有些地区更是把“家庭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认识不足:对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把家庭教育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执行。有些教育部门、政府部门的个别领导错误地把家庭教育当成学校教育的附带工作,可有可无,没有把家庭教育当做一项日常的正规的工作、当做一项责任来做。只是当做一种业余爱好、业余工作来做。

2、理解偏差:一些组织或个人,对家庭教育偏解,缺少了对思想品德的教育。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家庭教育过程中,都是注重对智力方面、对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指导,注重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指导,忘记了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3、操之过急:个别负责家庭教育的组织者,急于求成。凑齐一些讲师,尽量多组织几场讲座,从线上到线下,有时候人头济济,看起来热热闹闹,讲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条条是理。但是听完讲座的家长回到家里,真的可以把听来学来的知识用上了吗?

比如,一个临时的老师,是一个没有一定文化基础、没有基本道德品质的人,光靠几个小时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就叫他去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他能胜任得了这个工作吗?一时之间他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来吗?

家庭教育注重的是效果,育人是个长期的工作,厚积薄发,不能讲形式走过场,风头过去,后劲不足。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需要经历一、二十年的学习过程方能修成正果。家庭教育的内容很多、方法很多,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的培训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功德圆满。不少家长听取过几场讲座后,就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回家一试发现屡试不成、难以致用,依然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感到迷茫、困惑,无能为力。

绝大多数的家长能力不足,没有这个金刚钻揽不了这个瓷器活,难以胜任家庭教育这个工作,难以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务。打铁还得自身硬,自己要有一定素质,才有底气去教育别人。

家长是要靠平常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影响和教育孩子,这就是言传身教;家长的精神会一点一滴地渗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灵魂,这就是家庭教育。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家长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思想道德、脾气性格、待人处事等等各方面,孩子都是家长的复印件。如果家庭不和,乌烟瘴气,能搞好家庭教育吗?能教好孩子吗?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没有一定素质的家长,父母光靠嘴巴说教显得很虚伪很造作,绝对是教不好孩子的。

因此,“正确理解国家家庭教育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全体家长综合素质”,——这才是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要真正地搞好家庭教育工作,首先对现实当中家庭和家长的基本状况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家庭教育与家庭问题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占60% --- 80%,学校教育小于30%,社会教育小于10%。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所形成的思想品德、思维方法、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决定了人的一生,而这些绝大部分来源于家庭,来源于父母亲。所以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家长最重要的事业。

构建和谐家庭,才能造就优秀人才。不民主不和谐的家庭,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因为,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矛盾重重,大家互不信任,爱的另一端已经掉线,亲情已经断电,家庭没有温暖,灵魂没人接管,人就会像无根的浮萍一样,精神没有依靠,一想到家,人就会特别失落恐慌紧张,心神不安,无心工作,无心生活,家长无心教育孩子,孩子无心学习。

社会上广泛地流传这样一句话“家庭是讲爱不讲理的地方”,大家觉得很有道理形成共识,并且以此来作为家庭的一项准则。其实大错特错、祸害无穷。

不讲理何来爱?如果家庭成人中有人蛮横无理,把对说成错的,把错说成对的,固执己见,就会使得整个家庭常年陷入烦恼不安当中。如果夫妻间以及家庭其他成员中大家都以“家庭讲爱不讲理”为理由而无理取闹,各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么这个家庭就会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何来之爱?所以,必须是“家庭既讲爱又讲理”方能和谐美好。

现实中不少家庭因为缺乏家庭成员间沟通交流的艺术,缺少理智,在家庭成员中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不能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待自己以往的言行,总是死要面子不讲理,固执己见死磕到底,严重影响家庭的文明与和谐。

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就是因为家庭中不讲理,成员中各自不知道自己所扮演的家庭角色之性质,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能力水平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常常根据自己的情绪和臆想随心所欲超越自己的权力和责任范围,在思想上、精神上、语言上、权力上、生活上、肢体上不断地去侵犯、去强迫、去伤害家庭其他成员而自己却浑然不知,从而引起种种家庭矛盾。再加上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交流沟通,便会使得积怨不断加深、矛盾不断激化,最后使得整个家庭不是冷漠无情跟冰窟窿一样,就是跟火药桶一样随时会爆炸。更有甚者个别的人会走向极端:有夫妻逼得跳河自杀或互相残害,父母逼得子女走上绝路或逼得孩子反过来伤害父母,等等惨痛案例令人痛惜。

严爱不分、施爱无方,可能使亲情转变为绝情,使深深的爱转变成更深的恨。这种种悲剧原因无非属于以下四种情况:1家庭成员之间缺少相互理解与包容;2家庭成员当中至少有人素质极低,或思想情绪不正常;3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方法不对,可能用了简单粗暴、极端、强硬的方法。4无法知晓对家庭各自角色的正确定位。

三、各种类型的家长

在现实当中有不少的家庭,其内部问题重重。问题家庭的根源在哪里?是否跟家长自身的思想眼界、心理情绪、道德水平、接受教育程度有关呢?

——归根到底,家长的素质水平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社会上各种类型的家长都有,素质高低相差悬殊,良莠不齐。有的家长很优秀,综合素质很高,家庭和谐,教子有方,万事如意。但这类完美的家庭为数不多(目前大部分的家长多是不合格、不称职的,毕竟他们还没经过家长教育的专门学习培训、考试)。

有的家长本性善良,却不善言辞,家庭成员沟通不畅,望子成龙却教导无方,苦无良策,一筹莫展。有的家长懒惰成性,把教育的责任全推给学校老师,自己躺平,当甩手掌柜一概不管。有的家长不学无术却又自以为是,总是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严重地、反复地压制孩子思考的动力,摧残孩子的自信心,硬生生地把可能是一个天才的苗子挤压成庸才、蠢材,把孩子出类拔萃的优秀品质扼杀在摇篮之中。无知的家长可能经常反复地利用孩子的弱点、利用孩子最害怕的东西去吓唬、恐吓、惩治孩子,给孩子将来的一生落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有的孩子天赋异禀,在无知的家长手中,他的天赋通常会是这样一个湮灭的过程:孩子幼小的时候聪明才智得以展现,家长高兴不已,到处炫耀。而到了小学、中学的时候,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远超家长,家长的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家长觉得他不听话了,管不住他、控制不了他了,便心生恐慌、不满、焦虑,采用暴力手段来管教他、制服他,用强硬的语言来讽刺他、挖苦他、攻击他,不断在孩子的身上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家长与孩子产生冲突,矛盾越来越大。使得孩子无心学习正道,却从家长那儿学到了怨恨、粗暴恶劣的坏品质。如此这般,一个孩子就毁了。有的孩子在威严粗暴家长的打击之下变得胆小怕事不敢言语思维呆滞情绪低落,得抑郁症。

有的父母把孩子对父母的爱当做一种惩罚孩子的利器来惩治威胁孩子,逼迫孩子就范。熟不知这是对孩子纯真的爱的亵渎和污辱,是对孩子心灵深处最大的伤害和打击。

更有甚者,有的家长本身根本就是没有教养的人,没有素质,能量级低下,诸如:好吃懒做、蛮横粗暴、心胸狭窄、品德卑劣、心灵扭曲、性格变态、对长辈不敬不孝,对社会充满敌意等等各种负面情绪多多。凡此种种如何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呢?这样的家长如果再不改变,这样的家庭将永远都是社会上的痛。

还有,由于男女之间的生理结构的不同,使得夫妻之间的逻辑思维、生活理念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许多家庭夫妻之间在很多方面很难协调一致,甚至同床异梦,琴瑟失调。个别人平常隐忍情绪把对对方的不满埋在心底,不声不响得过且过,夫妻之间变得索然无味、貌合神离,难以形成美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不接受家长教育培训,不学习心理学不了解其中的奥秘,夫妻之间往往很难沟通交流,甚至产生一辈子都解不开的疙瘩。

其实,在现实当中家庭内部的各种问题普遍存在,家庭内耗极其严重。

四、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的品质

善于交流与沟通的家庭必定是能够相互包容与理解、充满爱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最神圣、最高尚的地方,但搞不好却可能成为一个人最烦恼、最怨恨、最伤心、最痛苦的地方。家庭对每个人的一生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家长的素质决定一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家长的品质决定孩子的格局。怎样当好家长,至关重要。

愚蠢无知、蛮横无理的人当家长:不断的积累愚蠢和错误,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生活中不断出错,到处碰壁,知错不改,常常引起家人的不满和指责,反过来不断把怨气和怒火发泄到家人身上,搞得全家不得安宁,害了自己害了家人,把家庭不断引向危险和痛苦的边缘,把家庭一步步地推向黑暗与失败,全家倒霉,殃及三代,紧张恐惧忧愁的痛苦就像是笼罩在家庭头上一块挥之不去的乌云;相反,智慧豁达,品德高尚的人当家长,不断地积累经验和财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客观实际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财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提升全家的生活品质,引领家庭不断地走向光明与成功,家庭和谐美好,鸿运长久,灿烂的笑容在家庭中荡漾,是全家人一辈子的最大福气。

无德的家长,酝酿出尖酸压抑的家庭氛围似致命的深渊,教育孩子无修养不健全的人格。

睿智的家长,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如美丽的风景,陶冶孩子高尚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故,欲教育孩子,必德字先行,家长先行,榜样先行。有“合格的家长”与“合格的家庭”,才能够有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才能够有孩子美好的未来。

那么,家庭当中谁是家长呢?目前现实当中,家长多数是孩子的父亲或者是孩子的母亲,也可能是爷爷、奶奶、大哥、大姐、外公、外婆,也可能是家庭其他的成员。家庭是个特殊环境,所以,家长可能是家庭当中最智慧的人,最聪明的人,能力最强的人,也可能是家庭当中最蛮横的人,最霸道的人,最愚蠢的人,最无知的人,或者是各种特性综合的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家中的大小事务主要是谁说了算,谁就是这一家之长,他(她)主导着家庭的走向,决定了家庭的氛围,主宰着家庭的命运。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