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人,如何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呢?

发布时间:2023-05-23 18:4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重庆科技学院 蒋曼玲

我们常常会开玩笑说某某某有精神病,某某某有神经病,某某某不正常,那作为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我们可以如何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呢?

平时生活中,我们听说最多的一类心理异常就是抑郁症。张国荣、乔任梁等明星都因身患抑郁症而离世。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心理异常,及时得到救助,也许可以挽留下很多生命。

除了抑郁症,你是否看到或听说过这样的人:

(1)对着空气神神叨叨的说话;

(2)总莫名的担心有人要害他;

(3)一个人突然性情大变,比如原来很文静的人开始变得表现欲爆棚、精神亢奋,甚至整宿整宿不睡觉。

这些人心理正常吗?是或者不是,似乎不能那么快得出结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分辨吧。

一、如何分辨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的标准很多,有时候用“病与非病三原则”来辨别是否存在异常。

1.主客观世界一致

正常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应该是一致的。如果你的好朋友小红此时向你诉苦,最近老是听到小张在对面楼说她坏话,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义愤填膺,立马和小红一起讨论小张的为人不佳,还是发现不对,开始询问小红是如何听到的,以此检验现实呢。如果你是第二种反应,恭喜你,很有敏锐性。如果小红告诉你,是她自己听到的,即使小张在对面楼,把门关起来说她坏话,她仍然能听到,就不得不怀疑小红出现幻觉了。

当一个人坚信自己看到、听到、闻到了什么,而客观现实却不存在这种画面、声音或者气味,并且这并非是错觉,则是出现了幻觉。与此类似的主客观世界不一致的典型表现还有妄想。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背离现实,并且对此深信不疑,就是妄想。比如被害妄想、钟情妄想。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

人的知(认知)、情(情绪情感)、意(意志)、行(行为)是完整的心理活动。正常人的知、情、意、行应该是协调的,心理异常则会表现为不协调,比如遇到本应悲伤的事情,体验却是愉悦的。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人格一旦形成,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忽然出现变化,我们就需要注意是否出现心理异常。

比如小静原来是一个内向文静的女子,突然从某天开始,变得异常亢奋,经常在公众场合表演,还认为所有人都喜欢她,每天精力无限,无法睡去。此时就需要注意,她是否是躁狂发作了。

以上是心理学常用的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大家可以作为了解。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一定不要贸然对人下诊断、贴标签。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分布是一个连续体,呈现出正态分布的形态。在正态分布的两端,即最极端的5%被认为是心理异常。“怪”——可以作为我们分辨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的线索,如果他是异于常人的: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和以前不一样,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多加关注了。

二、常见的心理异常

1.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与任何原因都不相衬的抑郁心情,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兴趣、行动迟缓或激越、食欲下降、体重出现明显增加或减轻、感到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极端者出现自杀想法。

2.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患者既有躁狂发作,也有抑郁发作的表现。躁狂发作时心境高涨,常伴有心境高涨、精力旺盛、活动增强,抑郁发作时心境低落,兴趣减退。

3.精神分裂症

我们平时经常会把一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戏称为精神分裂,其实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并非如此,而是思维缺乏连贯性和流畅性,较难理解,无法深入与他交谈。有幻觉、妄想等表现,情感迟钝、平淡,表情呆板、缺乏变化,有时候也会出现肢体语言减少等。

三、心理健康需要维护

除了心理异常、心理正常之分,心理正常还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心理不健康。我们的心理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如果不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心理状态就会在连续谱上游走,由心理亚健康发展为不健康,一旦超过承受的极限,还有可能发展为心理异常。因此,我们需要多运动、多交友,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维护心理健康,如果无法自行调节,也可向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求助。

心理状态连续谱

阿萨德.png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