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实践团:青春深耕寿县磨湾村野,青年赋能乡村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14 15:1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6月26日—7月3日,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乡韵传薪·链皖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洪宇辰带领下,奔赴淮南寿县磨湾村开展“三下乡”实践。9名成员锚定民生服务、产业帮扶、文化传承,以青春实干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在寿县大地书写实践育人故事。

民生服务:烟火里的温情答卷

实践团以民生调研破题,设计涵盖家庭收支、教育医疗等维度的问卷,走访127户村民。面对文化水平参差的村民,成员们弃用生硬话术,改用“收成咋样”“孩子上学远不”等家常话唠嗑,同步为独居老人清扫院落、规整杂物。为83岁退伍老兵王爷爷测血压时,老人紧攥成员手念叨:“日子甜了,就盼有人听咱唠唠当年。”

(图片为指导老师带领团队成员慰问困难村民。   张梦怡供图)

儿童学习用品短缺的现实,推动实践团借支付宝志愿汇发起捐赠,200余件文具、150余件衣物精准送至困难家庭。村活动中心里,“静电吸纸屑”“图形化编程”等趣味科普课堂,让50余名孩子沉浸式触摸科学。看到孩子用Scratch做出“稻草人驱麻雀”动画,成员董乐晨感慨:“孩子眼里的光亮,就是科普的价值。”

产业赋能:田野间的破局探索

调研中,磨湾村苗木、富硒大米等“质优路窄”痛点凸显。面对苗木基地李老板“红叶石楠靠本地批发商压价收”的无奈,实践团迅速行动:拍摄苗木生长全周期视频,突出“生态培育”优势;搭建简易线上订单平台,对接城市绿化项目。

(图片为成员周悦直播带货当地农产品。   洪宇辰供图)

针对富硒大米、林下鸡蛋,实践团搭起临时直播间,策划“产地直供”直播。首场直播吸引千余人围观,咨询量飙升30% 。成员张梦洁梳理的《电商运营指南》,从账号注册到发货全流程拆解,3户农户已试水线上销售,李老板的苗木基地也收到首条线上咨询。

文化传承:非遗里的活化实践

八公山豆腐工坊内,实践团跟随省级非遗传承人,学“选豆—泡豆—磨浆—点卤”古法。成员们手推石磨体验磨浆,记下“夏季泡豆6 - 8小时、水温20 - 25℃”等细节,拍摄的非遗短视频《每块豆腐藏匠心》,在抖音收获点赞转发。

(图片为团队成员体验豆腐制作工艺。   王仪天供图)

走访楚文化博物馆、二十四节气馆时,团队挖掘“豆腐制作与节气关联”“八公山传说”等素材,编写10余篇讲解词。为游客讲“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典故,成员王仪天因游客踊跃反馈备受鼓舞:“让文化活起来、走出场馆,就是传承的意义。”

实践沉淀:青春者的成长注脚

8天里,团队日均徒步15公里,100份有效问卷凝练成《磨湾村产业发展建议》,“农产品深加工”“苗木电商化”等8条建议获村委会采纳;3条宣传视频播放超2万次,2场助农直播撬动20余笔意向单。指导老师洪宇辰总结:“实践不是走过场,是让学生在泥土里找问题、于服务中悟初心。”

(图片为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张梦洁供图)

成员操文芳在实践手记写:“课本里的‘乡村振兴’,终于在磨湾村泥土里落地。”从民生温情到产业破局,从文化传承到成长沉淀,安徽理工大学实践团以专业为笔、实干为墨,在寿县磨湾村绘就乡村振兴青春图景,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通讯员 张梦洁)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