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至7月3日,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财经学院“财思泉涌”逐梦智行实践团奔赴“中国龙虾之都”——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聚焦小龙虾特色产业,开展了为期4天的深度调研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电商平台,通过实地参观、农户访谈、企业走访等形式,系统考察了当地小龙虾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现状,探索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
田间实践:体验“虾稻共生”生态富民
实践团首站来到盱眙县黄花塘镇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50亩连片稻田里,稻苗青翠,龙虾在稻秧下游弋,直观呈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农业模式。
“我们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虾苗、饲料和技术指导,建立严格品控体系,带动农户增收。”黄花塘镇工作人员的介绍让团队成员了解到产业组织化的重要性。通过与农户交流,团队获悉:采用虾稻共生模式,每亩稻田可产龙虾约200斤,优质龙虾收购价达35元/斤,加上稻谷收入,亩均效益约8000元,是传统单一种植效益的3倍。
在基地技术员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身下水体验捕捞。穿上防水裤踏入稻田,摸索着将龙虾捞出水面。这一实践不仅让成员们掌握了捕捞技巧,更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辛劳与智慧。团队成员详细学习了虾稻共生的原理与操作规程,认识到这种模式在提升土地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显著作用。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了解当地稻渔种养情况。 章伟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宋警阳在当地专业人员指导下体验捕捞小龙虾。 章伟 供图
企业探访:见证科技赋能精深加工
在江苏红胖胖龙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践团与总经理杨军深入交流,了解到企业构建了从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到技能培训、品牌建设的全产业链模式。这种“产学研用”融合的发展路径,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构建了良性的产业生态。
走进红胖胖的加工车间,成员们实地观察了现代化生产流程:直径约2米的不锈钢滚筒内,200斤活虾在高压水流下进行360度旋转初洗;隔壁工区,身着洁净工作服的工人熟练地将经过超声波清洁的龙虾放入智能分拣台,按规格分拣装箱。
在江苏满家乐食品有限公司,团队采访了董事长平健,重点调研了企业如何将“盱眙龙虾”地理标志转化为品牌优势,实现农产品价值的跃升。两家企业的实践,生动展示了科技与标准化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红胖胖龙虾产业集团生产车间。 章伟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江苏满家乐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展示柜。章伟 供图
电商实训:初探直播助农新业态
盱眙海棠数字电商产业园为实践团安排了半天的直播实训。产业园主任盛才举带领大家参观标准化直播间,讲解设备、选品、流程等基础知识。“直播卖货的核心是真实感,要突出产品卖点,抓住观众注意力。”盛世华影运营总监范瑞泽边调试设备边强调要点。
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尝试担任主播。虽然开场略显紧张,但他们迅速调整状态,逐渐流畅地介绍起盱眙龙虾的特色与优势。这次实训让成员们亲身体验了直播流程,初步理解了农产品电商的运作逻辑,认识到其成功不仅需要热情,更需扎实的产品知识、熟练的直播技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来到盱眙海棠电商产业园。章伟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盱眙海棠电商产业园选品仓。章伟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盱眙龙虾电商直播。 章伟 供图
全链升级赋能乡村振兴从生机勃勃的虾稻共生稻田,到高效智能的加工车间,再到活力涌动的电商直播间,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财经学院“财思泉涌”逐梦智行实践团完整见证了盱眙小龙虾从“水里游”到“网上销”的全产业链升级图景。此次调研深刻揭示了特色产业发展与科技应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关联和多元互动效应。
盱眙小龙虾产业的实践,为探索产业兴农、科技强农、品牌富农的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了生动样本。带着对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新认识,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并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积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撰稿:付丞铖、郑文彧;摄影: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