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研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2025年6月12日,一场主题为“AI 赋能循证教研——课堂实录分析” 的教研活动在芜湖市第十二中学举行。此次活动以工业硫酸的制备课程为研究案例,通过教师经验交流与 AI 技术深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为化学教学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活动第一项:芜湖十二中齐靖老师展示了“化学多维关联结构化教学”课例《工业硫酸的制备》。课堂上,齐靖老师将抽象的化学原理与工业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借助AI和动画演示硫酸制备的工艺流程,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化工生产条件选择的思维模型,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展现出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与创新的教学策略。
活动第二项:评课研讨。芜湖十二中李明主任主持评课活动,来自不同学校的骨干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课堂互动效果、学生思维培养等多维度展开讨论。现场思维碰撞热烈,教师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探索教学优化方案。
活动第三项:专题报告。科大讯飞教研中心应用教研员范明亮借助 AI 技术,对整节课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范老师通过 AI 课堂分析平台,从教学行为编码、师生互动频率、知识讲解深度等多个维度,生成了可视化数据报告。报告精准呈现了课堂中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的时间占比,指出师生互动的高频与薄弱环节,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调整提供了客观且具针对性的优化方向。这种 AI 技术赋能的深度剖析,让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视角与更科学的认知。
活动最后,芜湖十一中何建国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活动将传统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与 AI 技术有机结合,是循证教研的一次成功实践。AI 技术不仅能辅助课堂教学,更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数据支撑,推动教研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何建国老师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拥抱教育新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运用 AI 工具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共同推动区域化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次 “AI 赋能循证教研——课堂实录分析” 活动的开展,为我市教师搭建了创新教研的平台,也为未来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