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课程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4-05-24 12:5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水学院《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课程持续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现将主要做法展示如下:

一、打造高素质“三融入”师资队伍,使融入有保障

通过“及时学、系统学和专题学”方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打造一支“知融入,善融入,巧融入”的教师队伍

1.在线及时学。课程团队成员每日至少学习一条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密切相关的新闻资讯,重点跟进学习2012年11月16日以来,教育部网站上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回信、复信、演讲、慰问信、贺词、贺信及新闻通稿等。

2.读书系统学。为每位教师配发《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等著作,依托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按照既定进度,引导教师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重点专题学。2014年9月至2024年5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和场合直接或间接引用陶行知教育名句,或肯定其教育遗产六次,课程团队专题重点学习总书记六次引用陶行知教育名句或肯定陶行知教育遗产的讲话原文及新闻报道,结合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场合、背景,仔细揣摩精髓要义,在课堂中予以传达落实。

二、讲清总书记“六论述”教育逻辑,使论述有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六论陶行知,从一个侧面生动回答了“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教育”三个基本问题,好教师应该是师德师风优良、“四有”,甚至是教育家型教师;好学生应该是爱国奋进的学生;好教育应该是能够创新创造、善于培养“四个自信”的孩子的教育。

1.陶行知与“四有”好老师。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了“四有”好老师,他在讲到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时,引用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讲到好老师有道德情操时,引用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到好老师有扎实学识时,引用陶行知的“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讲到好老师有仁爱之心时,虽然没有直接引用陶行知的教育名言,但“有仁爱之心”与陶行知一贯倡导的“爱满天下”意义相近,说明陶行知就是一个近乎标准的“四有”好老师。

2.陶行知与教育创新创造。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到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时,引用陶行知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说明陶行知是一个教育创新创造的典范。

3.陶行知与师德师风建设。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在讲话中再次提及“四有”好老师,在讲到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时,再度引用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求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说明陶行知是师德师风之表率。

4.陶行知与新安小学回信。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肯定“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新安旅行团”由14名新安小学学生组成,陶行知为该校首任校长,说明陶行知当年所办的教育是爱国的教育。

5.陶行知与“四个自信”的孩子。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取新安小学(陶行知为该校首任校长)校长发言后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陶行知是一个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且根据中国社会实际开展符合中国人民需要的教育的人,这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非常熟悉。

6.陶行知与教育家精神。2023年9月9日,习近平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六条,仔细理析教育家精神六条,发现它是在“四有”好老师基础上的深化与升华,而陶行知具有“四有”好老师形象,因此教育家精神中也包含着教育家陶行知精神。

三、开展行知行“三实践”学生活动,使实践有成校

抓实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校外拓展实践三类活动载体,实现全过程、宽领域、深度化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课程,提高育人实效。

1.课堂教学实践。运用任务式、研讨式授课方式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课堂教学。教师提前为学生设定学习任务,指定学生至少阅读1本陶行知人物传记,观看1部陶行知影视剧或MOOC视频等,完成对陶行知的初步感知。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陶行知的人生抉择,共研陶行知经典教育名篇,体悟生活教育思想及行知精神等。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思考陶行知为何“弃医从文”、“弃文从政”、“弃政从教”,并最终以教育为终身事业?

2.校园文化实践。成立学生陶行知研究会、行知书友会等行知系列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有组织开展《走进陶行知 学做大先生》专题讲座“小先生”义教等“行知杯”系列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行知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

3.校外拓展实践。通过党建联建、师生志愿服务、家访、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各地陶行知纪念馆、文化馆、乡村小学等地,考察陶行知教育文化,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及自觉性。

通过本课程的融入实践,丽水学院师范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据调查,连续多年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满意度均为100%,其薪酬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许多优秀毕业生像陶行知一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个人良好生活环境,选择扎根西部地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者系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  徐正林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