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以匠心度年华 春风化雨润新苗 --记马头桥中心学校周锡皿老师优秀事迹

发布时间:2024-05-22 20:1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你送出什么,它就回馈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责任。自1993年踏入教育行业以来,周锡皿已经在这片热土上耕耘了31个春秋。他在教育路上恪尽职守、积极进取;在学生成长路上的用爱滋润,默默守护;在教学路上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三十一年如一日,他坚持深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深入到每一件事情的细节中,他的付出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一、以“德”为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522/ecc23510b126d47558b683fa60b3ca9a.jpg

康德说:“人是唯一必须接受教育的造物,人只有受过教育,人才能成为人。”选择了教育,就等于肩负起锻造生命、抚育未来的责任。工作以来,周锡皿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上从来不曾懈怠,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在每次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学主题的不同,他常常会将相关纪录片加入课件中,作为课前导入,让学生从真实事迹中领悟其可贵的精神品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讲授的主题与学生生活有关,他还会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并就其中的现象进行讨论,培养思辨能力。遇上传统节日,周锡皿还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文化自信。

“周老师的课很有意思,不是单纯地讲大道理,而是在亲身体验中让我们深刻领会精神内涵。”对于周锡皿的道德与法治课,学生们认可度颇高。

二、以“爱”为帆,助力学生梦想启航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周老师话语不多,却在举手投足间写满了对学生浓浓的爱,工作31年,虽然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但他会倾注同样的爱,耐心地开导、教育学生,克服功利心和浮躁心,静待学生成长。他也会利用自习课时间带领学生每人手捧一本心爱的书静心阅读,一起享受那一份宁静与美好。在周老师的引导下,一个最不爱听课的学生却迷上了看世界大战史,重拾了对书籍的兴趣。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522/6b75dafe71cf1add6c9e5f71b7132e9e.jpg

三、以专为光,照亮自身前进方向

为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做一个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周锡皿始终把学习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攻读教育专著,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各种形式新课改、新理念的培训,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注重汲取教研教改前沿信息,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工作之余,他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书籍,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参加市、省等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教育征文活动和向教育刊物投稿。2021年,在新宁县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美育改革创新案例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论文《加强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督导评估之我见》获新宁县2023年教育督导论文一等奖。作品《立德树人,阅读让生命闪光》读后感在2023年新宁县教育局“书香校园 师生共读”主题阅读征文大赛中,获教师组一等奖;2023年度新宁县教育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个人;2024年新宁县信息科技命题比赛活动中获二等奖。

情系教育,情系学生,上为学校分忧,下为学生解愁,让家长放心,让群众满意,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周锡皿奋斗的目标和执着的追求。在下步工作中,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献爱于教育,服务于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平凡岗位上诠释责任与担当!他说,选择教育事业,终生不悔!

【岳卫东】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