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的育人标准。全省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奏响了教育减负提质“最强音”。
一百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所学校来说,则意味着丰厚的积淀。平湖市新埭小学从清光绪三十二年创设“新溪学堂”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学校深度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校训“德于淳 行于美”的精神指引下,擦亮“淳·美”德育品牌,搭建多维育人体系,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副校长姚萍表示,学校德育建设体现了四个关键词:“情怀、浸润、成长、共育”。利用“涟韵舞台”、纪念日主题活动、思政课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精心打造一系列德育精品课程和年级德育项目;通过劳动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学校秉持“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将育人渗透在学科教学、主题活动、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各种活动之中,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实践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学校还将德育与劳育紧密结合,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深度体验课堂,重构学生德性生长。食育课程、种植课程,让学生成为劳动实践的主人,从中感悟劳动、创造价值和收获幸福。
教育应回归本源,学校需科学发展,必须过好“减负”关,写好“提质”篇。在减负方面,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在严格控制作业量的前提下,教授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的诀窍,让书包“轻”起来。同时,学校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课间游戏,让课间“动”起来。
“减负”是为了“提质”,学校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方法。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丰富美育教学实践的“乡韵蜡版”课程,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发展地理测绘特色,“版图印记”课程打造科技教育名片;童木匠心课程,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多元化的发展,让孩子们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已建立了比较完整、丰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接下来,学校将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精准优化,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兴趣特长和潜在能力,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成长路径,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
为更好的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淳美”好少年,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将引入更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增加项目化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