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富强路小学响应国家号召,扎实推进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以思政课为抓手的课程优化举措,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全面落实思政课的深入开展,实施思政课程化和课程思政化的同向同行。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富小“立德树人 实践育人”的思政主题沉浸式办学特色。学校依托思政课程辐射到学校党建引领、教学课程建设、德育活动、班团队建设、家校教育等工作,实现思政特色与学校工作的全方位深度融合。
谈到立德树人,我们首先谈谈对德的理解。
对立德树人之德的含义,大都是从道德品质层面进行界定,认为主要是指道德理清立德树人基本内涵,特别是德的含义不仅是值得探索的理论与学术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问题,理解立德树人的德要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德树人的德应该是大德,公德,私德之总称,与德智体美劳中德的含义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及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立德就是要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塑造青少年道德品质,涵养青少年法治素养方面下功夫,花大力气。而富强路小学培养的更是以这种大德为底色的全方位、综合素养发展的学子。
这样的课程中,学校还于每周一下午,全校24个教学班同上一节课,这样的道德与实践课增强了学生的收益,促进了课程的优化建设。优质课程的构建,源于优质的教研团队,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曾多次在包头市、自治区、乃至全国做了多次的集体备课展示、集体教研展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评价。团队研发的“3+x”生成式集体备课模式,大大提高了团队备课效率,促进教研生成,集体备课成果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打造精品德育活动、班团队建设、“一班一品”为抓手,细化思政办学举措,以此转“德”。我们放眼学生的每学年的成长过程,将学生的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在校的十个月和假期的两个月,我们依据这两个时间段的特征把他们分为行动中的思政课和行走中的思政课。通过不同时段的不同实践活动,充分让学生与生活相连接,用最小的切口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编辑:陆 彬
一审:马 燕
二审:谢新雨
三审:张 颖、杨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