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李丹
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育人者,必先受教育”,在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也逐渐增多,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育人的能力素质、个人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综合素养都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地理解读不到位,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了,核心素养渗透效果不佳,限制了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进步深化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一、加强提高自身的文化与文学修养
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文学修养会直接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和文学修养就成为其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部分。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的文学审美能力不足,则教师就无法向学生传达文学作品的美感,这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造成了限制。语文教师需要从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开始,注重教学环节中核心素养的加强,强化学习先进的文学理论知识,例如诗歌的思维模式或者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等。此外,教师也应当具备特定的文学常识,譬如各种文体的表达技巧、作家作品的欣赏角度和方法等;教师需要练就文学创作的专业能力,例如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并逐步提高文学创作的技能;重视文学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发挥自己的文学研究功底和教学能力。
二、设置针对性任务,促进语文思维发展
设置学习任务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指导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问题驱动模式下,为学生提供语文思维训练契机。但是要求教师问题设置要有指向性,避免学生混淆学习目标,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之后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由小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经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此时,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便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布置一些针对的教学任务,如阅读教材,说一说新中国少年儿童的丰富生活是什么样子?找出文章中包含的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课上,教师可通过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同名歌曲引入新课,并引导学生对该文章进行深入学习,逐一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三、加强语文情感培养是根本
情感教育目标渗透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旨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给学生正确的情感导向,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渗透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讲解《威尼斯小艇》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威尼斯的简介,让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有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文章中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描写威尼斯小艇的?接着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提出问题:夜晚的威尼斯又是什么样,学生会说:“可以看见月亮和矗立在两边的建筑物在水中倒映,小艇停在岸边,威尼斯这座城市变得安静了”。利用这样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们感受到作者通过对威尼斯小艇的描写,表达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热爱。概括来说,加强学生语文情感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可以使学生融人其中,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在课堂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对小学语文的课堂实践进行一定的优化。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来帮助学生利用好语文资源并引导他们在朗读的时候仔细进行品味,来感受蕴含其中的美,由此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课前我们便可以找一些比较优美的音乐和火烧云的图片一起在上课的时候供学生欣赏,并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通过这样的讲解之后再来带领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之中的语言,如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在带领学生品味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可以就比喻的地方进行一些动作的模仿,再结合多媒体上面的一些图片来营造出一种比较真实的情境。在这样的一种情景下,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谈一谈通过这些语句他们能够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感受到什么,以此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只有激发出他们的兴趣,才能将他们带入学习之中来更好的对作者这篇文章所蕴涵的情感进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来丰富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要求,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渗透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针对这样的学科教学需求,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需要以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依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立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求,分析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渗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