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打造“善和润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发布时间:2023-10-19 11:4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丰善尚和-精技兴业”的学校文化理念,建构了“善和”心理健康成长中心,通过实施心理普查、活动育人、班级辅导、个体咨询、家校共育等措施,将心育贯穿于德育全过程,渗透于教育教学全方位,形成了“善和润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立足学校文化理念,明确心理健康成长中心目标

据了解,该校立足于“丰善尚和-精技兴业”的文化理念,结合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建设了以“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的“善和”心理健康成长中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提供支持:树立“善良”的道德品质,培养“擅长”的能力特质,塑造“平和”的个人心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达成“和美”的人生状态。

完善心育设施设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物质资源

心理健康成长中心配备有先进的心理接待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治疗室等功能区域,为学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咨询与辅导环境。此外,该校将心育元素融入校园公共区域,如花园、运动场、教学楼连廊等区域的建设当中,为学生提供心灵交流、运动释放、自我体验展示、团体活动的空间。

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该校设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核心的心育领导小组,打造了“全面育人,育人育心”的德育亮点工程、“五育并举”学科渗透工程、“善和”心育特色工程。

同时,该校秉持“全员育心”的理念,组建了以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班主任、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生班级心理委员为主的心育队伍,并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加强教师培训,推动心育队伍发展。

心理委员培训会议

完善心理服务工作,促进学校心育活动的常态化

第一,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首先,学校定期开展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并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学校为在岗教师举办心理健康课程培训和知识讲座,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最后,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开展家庭教育科普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织牢家校共育网络。

第二,在入学季、考试季、毕业季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师生心理档案,重点关注困难、留守、残疾、单亲等特殊群体学生,辅以班级心理晴雨表、女生健康调查表等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做好日常预防、定期排查、科学评估等常态化心育工作。

第三,心理健康成长中心个体咨询室每天9:00-21:00开放。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心开设了一系列团辅活动,此外,还开设了不同主题的班级辅导课程,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案。

第四,成立了“心灵之约”社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如舒尔特方格、心灵树洞、布上绘心、兄弟齐心、两人三足、八字绳、袋鼠跳跳等,同时,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主题月活动。心理社团通过丰富而有创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展现个性、发展潜能的平台。

坚持“实践育人”路径,形成“实践健心”特色

学校基于“成长”思维,坚持“实践育人”路径,联合德育处和教务处,设计了“学以致用——果于自信——信而有征”的“实践岗位育心”系列活动,包括学校自主管理——社区关爱行动——乡村奉献才华三大活动。

通过四个环节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价值感、社会责任感和生命意义感,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即:寻找优势——我们在思考;岗位实践——我们在行动;价值体验——我们在改变;增强自信——我们在成长。

合作资源:

郭 成

郭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重庆市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2018年认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DF-21-001)。近年来,先后在重庆、四川和贵州等省市30多所中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与研究,尤其在学校文化设计与建设、校园心理剧、心理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等方面的实践应用研究得到了中小学的充分肯定,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刘衍玲

刘衍玲,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教师,研究方向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近年来,先后在重庆、四川和贵州等省市20多所中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研究,尤其在学校文化设计与建设、校园心理剧、心理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等方面的实践应用研究得到了中小学的充分肯定,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