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与语文教育事业的情缘要从30年前说起......永远忘不掉第一次推开学前班班门的一幕,讲台上的女老师一袭长裙、卷发铺肩、微笑荡漾在嘴角,阳光正好,好似梦里的模样。从那一刻起,在小小的心田里,埋下了一粒“长大了也要做老师”的种子。向着梦想,大学志愿里只有“师范大学”的字样。向往变成了梦想,梦想想照进了生活,再次回到儿时的校园,她真的从讲台下走到了讲台上。
在学生眼里,她不是黄老师,孩子们喜欢称她“黄哥”。在黄哥的书架上,陈放着学生毕业时精心挑选的礼物——一把羽扇,孩子们说,黄老师有诸葛亮的睿智,可以洞察我们的内心。孩子们伤感了愿意找黄哥聊聊、开心了也愿意向黄哥说说,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只说是“黄哥的办公室离我们近”,其实进的不仅仅是距离,更是师生之间的那颗心。有一个曾经想放弃中考的孩子,听了黄老师的劝说顺利考入包四中,再见到黄老师的时候,一米九的大个子抱着老师哭得像个小孩子,他说,上高中真好,周围都是努力的样子,那是一种别样的幸福!黄老师喜欢把孩子们当朋友、当成年人,和孩子们的交流她习惯“用真心”。
课堂上的黄老师是洒脱的,意气风发,侃侃而谈,她享受和孩子们头脑风暴的欢乐时刻,那个时候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那些所谓的烦恼统统烟消云散。《孔乙己》的课堂上,孩子们讨论的不亦乐乎,下课铃想起,有一个孩子大喊“下课了吗?我还没过瘾呢!”这个时候黄老师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在她心里,被学生认可比什么都重要。
付出与回报形成的函数是永恒的正比例。黄哥在课下研究教材、研读课标、精心备课、反复推演,只为课堂上呈现最完美的样子。她说“我可以耕耘的只有六本书那么大的土壤,可是我培育出的小苗却可以直插云天”。新教材培训,黄老师为青山区教师做教材分解,探寻统编教材现代诗歌的解锁秘籍;疫情期间,国培计划,黄老师带着孩子们随唐朝大诗人们借着诗歌去旅行,用语言文字的美感染学生;寒假期间,黄老师到内蒙古教育厅录制“国家统编教材同步课程资源”,为偏远地区的老师做出示范......
这就是包五中语文教研组长黄洁,笃行于梦想,坚定不移;植根于讲台,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