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张志平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雁偕行、三维协同”深化大师工作室建设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11-03 11:4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滨州职业学院张志平技能大师工作室(下称:工作室)于2022年启动建设,2023年成功获批山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由山东省工信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立项)。针对职业教育领域科教融汇深度不足的核心问题,工作室以“建机制、搭平台、拓转化”为抓手,通过实施树“头雁”、培“强雁”、丰“雏雁”、育“群雁”的雁阵工程,创新构建了“头雁护航、强雁领航、雏雁丰翼”的三雁偕行路径,锻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实施融合工程,创新了“以研促建、以创促教、以孵促用”三维协同路径,推动科教深度融合落地见效。

一、三雁偕行:实施雁阵工程,锻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头雁护航:引领与赋能双向聚力

工作室借鉴团队发展阶段模型,结合团队异质性、作业互依性及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头雁大师为核心构建护航机制。通过问题解决导向的精准帮扶,助力工作室成员突破成长瓶颈,护航团队整体发展。

依托虚拟教研室载体,工作室建立“定期交流、项目跟进、精准把脉”的常态化机制。头雁大师通过线上虚拟教研会议,实时掌握成员项目进展与规划执行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建设期内,累计开展虚拟教研活动60余次,头雁大师到校指导18次,带领团队深入中集来福士等12家省域海工装备龙头企业开展调研。

image.png

1 赴淄柴动力调研

        以技术服务为纽带,形成“调研诊断-问题梳理-攻坚解决”的闭环模式,累计开展技术服务20余次,破解区域企业技术难题20余个。同时联动山东省科协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邀请技能大师将海洋科学家精神融入团队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image.png

2张志平在滨州职业学院作山东省科学家精神报告

(二)强雁领航:示范与带动双向发力

基于团队成员发展差异,工作室确立雁阵型发展规划,遴选基础扎实、潜力突出的成员实施强雁领航工程。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定制成长规划与学习计划,系统培育强雁综合能力,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建设期内,强雁代表宗永刚培养成效显著。先后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渤海英才?十佳滨州专业技术带头人,同时受聘省级兼职教研员、行业技术专家。科研教学成果丰硕,发表论文26篇(其中24篇EI检索),授权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2项,专利转化到账10.15万元,技术服务到账60.11万元。

主持省级以上重点课题10项、山东省海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项目1项(获省财政150万元支持),纵向课题到账212.6万元,多次在全国及省级行业会议、院校交流中做典型发言,形成鲜明的领航带动效应。

image.png

3 工作室成员宗永刚在全国航海模拟器教学研究年会作报告

(三)雏雁丰翼:培育与成长双向赋能

针对青年教师(雏雁)发展需求,工作室构建“双导师引领-能力适配-项目培育-量化考核”的培育体系。为每位雏雁配备行业导师与教学导师,结合其能力特长匹配教科研提升项目,通过项目实战丰富羽翼、加速成长。

建设期内,雏雁教师与学生成果斐然。教师层面,斩获山东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4项教学类奖项、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和软著22项。指导学生层面,获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奖项82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技能类奖项13项,团队指导学生拿下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image.png

4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现场

围绕智能船舶开发与应用领域,技术转让4项,到账经费197.6万元,实现教学培育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二、三维协同:实施融合工程,推进科教融汇深度融合

(一)以研促建:项目与团队双向赋能

工作室借鉴团队建设实践理论,确立“项目引领、成员匹配、互促共进”的建设理念。团队成员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凝聚成默契高效的核心团队。

结合高职科研特点,工作室将船舶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与船舶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实验室深度整合,实现教学实验、实训实践与科研创新的有机衔接,构建起“教学支撑科研、科研反哺教学、项目与团队互促”的科教融汇机制。

建设期内,工作室成效显著:主持人张志平指导宗永刚成功获批山东省海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获省财政150万元经费支持;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展博士暑期实践活动;牵头建成船舶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实验室,成功申报滨州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团队斩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策咨询奖及一、二、三等奖共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

(二)以创促教:创新与教学双向互补

针对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脱节的问题,工作室创新提出“以创促教”理念,将项目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同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创新成果引领、教学资源迭代、教创双向赋能”的融合模式。

聚焦海洋学院教师素质提升,工作室以横向项目为纽带,通过承接企业技术需求、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教师创新素养实现存量提升与增量突破,并将创新能力融入教学全过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建设期内,团队牵头完成横向技术服务课题5项,到账金额30万元,累计为行业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次;荣获第十九届挑战杯一等奖1项、挑战杯省赛三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数字航海海陆空天信息大赛三等奖1项;连续两年承办山东省科协大学生科技节海洋装备创新大赛。

(三)以孵促用:成果与落地双向依托

针对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落地难等问题,工作室提出“以孵促用”理念,通过成果孵化、技术转让、专利实施制度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孵化-转化-应用”闭环机制。

为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工作室组建“教师+学生”兴趣小组,师生协同开展创新创意开发,依托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平台推动成果孵化落地,形成“师生同创、赛创结合、孵用协同”的科教融合新业态。

建设期内,工作室推动专利实施许可及技术转让9项,到账资金103万元;单独实施技术转让项目到账资金超180万元,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价值转化。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