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从实践记录到专业成长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5-09-05 10:4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溆浦县桥江镇中心小学戴龙艳参与《中国教师报》直播研讨

(通讯员:逸辰)近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的“教育叙事:从‘写出来’到‘做出来’”主题直播活动顺利举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张东云老师与《中国教师报·教师教育》主编黄浩共同展开深度对话。溆浦县桥江镇中心小学教师戴龙艳参与本次直播学习,并围绕教育叙事的内涵、方法与价值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反思。

image.png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以讲述教育故事为载体、融入教师理解与反思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真实教育情境的呈现,推动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教师自我认知的深化。陈向明教授指出,教育叙事应具备四个关键要素:真实的经历、明确的主题、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入的反思。尤其强调,教师需结合个人成长史、社会背景与教育结构进行多层次反思,从而实现从“讲故事”到“研究问题”的跨越。

image.png

在“如何写教育叙事”环节,黄浩主编提出“于毫微之处见广大”的写作理念,建议教师从小切口入手,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和结构设计,增强故事的可读性与启发性。张东云老师则结合自身实践,鼓励教师从“困境”中发现问题,通过“困惑清单”筛选真问题,进而开展深度叙事与反思。

image.png

针对“如何从叙事探究转向行动研究”,陈向明教授认为需实现三个转变:深描材料并加强元认知反思、构建个人理论框架、形成学习共同体。她强调,教育叙事不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理论的实践与生成,教师应在对话与协作中提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教育叙事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张东云老师分享道,通过叙事研究,她重新理解了学生行为背后的需求,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观与学生观。陈向明教授则将叙事研究的价值归纳为四点:呈现真实教育情境、促进自我认知、推动共同体学习、赋能教师专业发声。

戴龙艳在会后表示,本次讲座为其打开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视野。她认识到,教育叙事不仅是记录与表达,更是理解学生、认识自我、改进实践的重要途径。未来将积极尝试将叙事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与研究中,实现从“写故事”到“做研究”的真正转变。

此次直播活动不仅深化了一线教师对教育叙事的理解,也为教师如何通过叙事实现专业成长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径。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