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谭思林
(通讯员 余新枝)十余载讲台坚守,她用画笔勾勒职教新图景;千余次悉心指导,她以匠心点燃青年设计梦。谭思林,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以“深耕教学、科研创新、美育融合”为教育信条,在艺术教育的沃土上培育出一树树繁花,为高职教育注入蓬勃活力。
(谭思林老师在多功能教室指导学生虚拟与仿真实训课)
深耕教学改革:课堂,是实践的土壤
“设计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这是谭思林常对学生说的话。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上,她打破传统理论灌输的窠臼,以项目为驱动、案例为脉络,将课程模块化重构。
她敏锐捕捉产业脉动,将真实的项目任务、前沿的艺术赛事引入课堂。当学生们为一个包装设计项目反复修改草图,为一场省级大赛熬夜打磨方案时,“教学—实践—成果”的无缝链条已然形成。抽象的知识在真实挑战中沉淀为可触可感的技能。
“谭老师让我们明白,设计不是闭门造车,”一位学生感慨,“她教会我们观察街巷烟火、理解社会需求、驾驭技术工具,设计才有了真正的灵魂。”
(谭思林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中外艺术流派赏析)
以赛砺锋:育人成果绽放夺目光彩
谭思林笃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力量,将竞赛视为锤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熔炉。她指导的身影穿梭于备赛的深夜与周末,一次次讨论、推翻、再创造,终换来累累硕果:
2023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高职组省赛三等奖;2024年,“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湖南赛区三等奖;同年,“全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4项璀璨绽放;2025年,“湖南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再添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创新创业的赛场同样活跃着她与学生的足迹,“互联网+”“金种子”赛事中摘得的校级银奖,印证着艺术思维与商业智慧的融合。
赛场之外,谭思林自身的专业精进亦步履不停。2023年,她在湖南省“楚怡杯”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以实力诠释了教学相长的真谛。
(谭思林在画室给学生们示范素描技法)
科研拓界:艺术与智能的跨界对话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谭思林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变革。她深耕艺术设计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研究,探索智能工具如何赋能创意表达。
近年来,她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更斩获7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智能创意分析系统、美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这些应用型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课堂,优化了教学平台,丰富了教学手段。她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让科研的活水精准浇灌育人园地。
世界课堂:艺术无界,视野无疆
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驱使谭思林不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日本京都的文化肌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现代气息,都成为她艺术游学与进修的养分。她将旅途中的思考化为课堂里的火花——“全球视觉文化导读”、“中外艺术流派比较”等课程应运而生,为学生打开一扇眺望国际前沿的窗口。
她的课堂延伸至美术馆的回廊、博物馆的展厅。当学生置身真迹之前聆听艺术讲座,文化素养的种子在无声浸润中悄然萌芽。课余,她常与学生围坐共创:传统纹样在马克杯上焕发新生,节日主题借由海报传递温情。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文化认同与审美意识如春风化雨,自然生长。
育人以美:以艺术之名,塑心灵之光
“美不仅是形式,更是一种价值观。”谭思林始终将“立德树人”置于艺术教育的核心。她坚信,审美教育关乎心灵塑造与人格养成。
她敏锐关注学生成长状态,以促膝长谈、合作创作、作品分享为桥,帮助迷茫者重拾自信,为奋进者锚定方向。对于渴望深造的学子,她倾注心力给予个性化指导,助其在学历与能力的阶梯上稳步攀登。
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躬身践行。正如她所言:“艺术教育不止于传授技法,其更深远的使命,是引导学生看见世界的辽阔,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内心真实的自己。”
在艺术教育的征途上,谭思林始终步履坚定,心怀赤忱。她以画笔为灯,以匠心为火,为无数年轻的设计梦想照亮前路,更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绘就了一抹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