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一首诗,书写了灿烂的童年。社团是一幅画,描绘了多彩的生活。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推进“五项管理”工作,资溪县第一小学依托“生长教育”,围绕“五色种子”课程体系,学校开展了以兴趣为导向的语言、音乐、体育、美术等课后服务课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锻造,挖掘内在潜质,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体育类课程
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健美操等是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运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每一次注目,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挥拍,无不彰显着他们蓬勃的朝气!在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提升,更收获了运动的快乐与健康的成长。
二、艺术类课程
这是一个演艺的世界,是学生的个性舞台!时刻激励着学生:我能行!合唱、非洲鼓、电子琴、美术、书法、手工等课程满足了一大批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孩子们怀揣着兴奋,洋溢着自信,享受着课堂,追逐着梦想。
三、语言类课程
语言类包括朗诵和演讲,小选手们站在舞台上自信从容,流利清晰的口齿展示出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成果。
四、信息技术类课程
学校充分应用学校配备的计算机开设少儿编程课程,孩子们通过课后服务活动,可以学到常用的计算机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对计算机有进一步的了解。
五、益智类课程
益智器具能够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其以丰富的形式变化、多样的游戏规则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六、传承类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与本校“种子课程”、“生长理念”相融合,不仅可以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了解,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存希冀,目有繁星。多样的校园课后服务课程,丰富了学生的集体生活,为“双减”赋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落实“双减”的路上,资溪县第一小学将不断前行,开拓创新,让课后服务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每一位孩子生机勃勃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杨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