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晖幼儿园:基于师幼互动,点亮儿童一日生活中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07 09:5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爱提问、爱思考,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他们一次次发起思考,像是一场探索世界的旅行。当孩子来到幼儿园,就有了同伴——教师,在教师的听见、看见及支持中,这场旅行就变得格外有趣。

师幼角度再梳理

5C思维和教师角色的讨论

聚焦“儿童5C思维”和“教师角色”,探讨“儿童哲学”呈现思考的状态。同时,通过对“教师角色”的讨论,即教师作为发现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提炼并分析出哲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倾听”“对话”“提问”“回应”的谈话策略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情景共思考,共研实际情境中教师的谈话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中,哲学谈话作为一种特殊的策略,旨在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它通过引导幼儿探讨抽象的哲学话题,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一日生活中儿童哲学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可能是盥洗环节中的情景冲突,可能是游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可能是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哲思点:分享VS不分享

话题引发:

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常常听到小朋友说:“老师,他抢我玩具,明明是我先抢到的;老师,他不给我玩具......”小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对于如何共享玩具的有关人际交往的问题扑面而来。于是,我们展开了一段关于“分享VS不分享”的哲思之旅。

我们的思考:哲思话题产生之时,老师应考虑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可以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逐渐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教师应确保话题具有开放性,允许幼儿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链接绘本

 

我们的思考: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或故事进行讲解。幼儿在倾听绘本时,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分享”的哲学思考,教师支持幼儿大胆表达有助于幼儿感知、理解。

分享VS不分享?是不是每次都要分享,必须分享呢?其实不一定,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也可以按照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分享与否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小朋友我们要学会分享,因为在分享的过程会收获友谊获得快乐。

作为老师,除了眼里要有儿童,更要具备解读儿童、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要做话题的推进者,不断激发儿童对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思考,培养儿童思辨能力。好奇提问、辩证思考、踊跃表达、认真倾听、深入探寻,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做哲学,我们的话题还在继续.....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