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海遨游,“学”无止境——记甘竹镇中心小学数学组学生学科素养风采展
数学是万能的公式,数学是缤纷的图案。为了让学生在课余“玩”出数学的创意、激情和乐趣,享受数学的快乐。我校数学教研组于4月19日进行了学生学科素养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陈玥媚老师主持。
活动前,各年级数学教师结合县教研室组织编写的《电子备课教案设计》和《实践性作业设计参考》,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依据本学期学习内容,以班级为单位,确定了实践活动主题。
活动开始,老师们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与目的。
一年级
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的基础平面图形,并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陈玥媚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通过拼一拼,画一画,设计出了一幅幅有趣的图画。
温丽娟老师在学生认识了七巧板后,组织学生用七巧板拼凑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年级的学生们小小的脑袋却有大大的智慧,设计出了各种各样、活泼有趣的图形。温老师还让每个小“设计师”都上台介绍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
二年级的罗小英老师和曾颖老师结合孩子们学习的《生活中的大数》,设计了三种三位数数的认识活动:1.各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三位数2.中间有零的三位数3.末尾有零的三位数。学生小组合作,通过你拨我说,将枯燥单调的数学赋予了新鲜的意义,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了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意义,还充分地体现了数学教学中教具的重要性。
三年级
胡雅玮老师和谢祖贵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面积的知识和图形的运动进行整理,把难以表达的知识形象化、可视化。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融会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年级
张慧琳老师和魏国良老师让学生以“单元”为基石,整理成思维导图。同学们一个个变身成小小绘画师,将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知识汇成了一幅幅精美的思维导图。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数学,同时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
曾佳慧老师引导学生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物体体积、容积的基础上,通过亲身试验,制定可行的测量方案,探索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六年级
六年级的大孩子们也不甘落后,个个都是测量小能手。六(1)班的学生在易雯婷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小组合作、设计讨论,先测量出学校各个场景的实际距离,方法多种多样,然后根据比例尺的知识算出图上距离,画出了一幅幅严谨的学校平面图。整个过程让我们充分的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跟随六年级同学的步伐来体验数学的魅力吧。
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应该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态中进行的。数学知识不是单个枝干,而是纵横交错,环环相扣的,数学方法贯穿始终。六(2)班的黄淑琴老师在完成了四个单元的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学生们通过制作手抄报、思维导图等形式,在知识网络中了解数学的藤蔓之美,形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最后,分管教学副校长魏长华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此次数学学科素养展示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了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力地促进了数学学习由单一课本知识向课外综合知识延伸的转变,也充分展示了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相信本次活动会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数学的种子,让我们耐心培育,静待花开!”
“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甘竹镇中心小学将更加注重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和多元性,用新思考、新实践践行教育初衷,带领每一位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图文:黄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