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粹文化 追逐时代梦想 ——新安县学林小学澄泥砚艺术实践工作坊掠影

发布时间:2024-03-11 14:5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在蔓延的黄河边,有一座历经九朝风雨,积累下厚重的文化历史的城市——洛阳新安!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美;这里崇文重教,泥土芬芳;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在这方底蕴厚重的人文沃土上,一所秉着“乐而向上”教育理念的学校——学林小学,犹如一颗耀眼的新星,承载着孩子成长的希望之光,正在冉冉升起。

在这所学校,一群追梦的孩子,在阳光下奔跑,在黄河边漫步,他们在追寻澄泥砚——这方古老的手艺的制作工艺! 他们走过春、夏、秋、冬,走过日月星辰的每一天,走在梦想开始的地方,留下追寻历史文化的足迹。一路走来,孩子们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喜悦和成长;一路走来,孩子们在制作澄泥砚的道路上,犹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长,吐露芬芳!

启梦——梦开始的地方

黄河澄泥砚历史上与端砚、歙(XI)砚、洮(TAO)砚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已悄然登场,唱出了光耀几千年的黄河文化。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洛澄泥砚传承人——游敏大师制作的澄泥砚,或柔美玲珑,或敦厚气派,或清秀俊雅,或灵动华丽,质地细腻、光彩柔润的砚台,吸引了这群孩子们的目光。

一个偶然的机会,新安县学林小学的孩子们走进了澄泥砚制作坊,亲眼目睹了澄泥砚的精细制作过程,再加上游敏大师娓娓道来的详细讲解,开启了孩子们的追梦之旅。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有新安大师引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何不把澄泥砚引入孩子们的世界呢?于是,筹建工作室、筹备工作台、制作工具……一项很多学校敢想、却不敢做的事情,使得学林小学的孩子们先行一步,走在了前列。

追梦——迈步前行的路上

【走进函谷关】

孩子们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新安函谷关,亲身体验古文化遗产,观看关楼、关墙、古道路等遗址点,了解杨扑将军的故事,感叹从秦观到汉关的变迁,扑捉每一个文化气息,感受新安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悟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第一关”的独特历史,充分体验古文化遗产的脉络与传承。

【走向黄河岸】

孩子们走向黄河沿岸,采取精细的黄河泥土,走出制作澄泥砚砚台的第一步。冬天凛冽的寒风,挡不住孩子们追梦的脚步;秋天树木的萧条,带不走孩子们内心的激情;春暖花开的时节,孩子们依然在黄河岸边——清新的空气,奔腾的黄河水,黄河泥土的芬芳,伴随着孩子们追梦的行动,一切是那么和谐自然。

【画出心中梦】

构思、设想、绘画,灵动的思维、大胆的想像,孩子们用稚嫩的手画出心中的色彩,一幅幅充满生机、充满童趣的绘画呈现出来——“我的梦”,画出了孩子们心中的理想;“我的家乡”,展现了浓郁的家乡气息;“相亲相爱”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唐诗经典”,散发着历史文化的底蕴 ;“童话世界,”更是孩子们童心童趣的灵动再现。

一幅幅精美地绘画,为孩子们制作澄泥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泥巴捏成型】

泥巴,在孩子们的手中成了宝贝,孩子们乐在其中,乐此不彼,反复揉搓,直到成坯、成型。瞧,醉心于其中,我们的笑脸多灿烂!

【拓印】

绘画拓印在成型的泥巴上,或人物、或动物、或植物跃然泥巴上,纹路、脉璐清晰可见,线条、场景清新自然,“天然”成画,自然成型。

雕刻】

经过40天的储存、储备,一个个澄泥砚胚子呈现在眼前。凝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这一个个成型的泥胚,分明是孩子们鲜活的思想在跳动,这是智慧的结晶、历史的传承啊!孩子们舞动手中的刻刀,在泥胚上精雕细琢,精心打造最后一道工序……一路走来,孩子们逐步掌握了澄泥砚的制作工艺、程序,并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日月星辰,追梦,迈步前行的路上,留下追寻历史文化的足迹,留下成长的喜悦和骄傲!

跨梦——梦想已不遥远

如今的学林小学,学、制作澄泥砚活动蔚然成风,全校师生人人参与,设计澄泥砚原形,画出心目中的澄泥砚,制作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澄泥砚,乐在其中,趣在其中。洛阳新安,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因着学林小学师生探索澄泥砚的热情而灵动起来!

艺术教育的风车,很快在新安大地分风靡而行。澄泥砚、陶艺、纸艺、绳艺、手工、绘画、雕刻……种类齐全、名目繁多的艺术实践活动之花灿然开放!

踏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新安人在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悠然前行,我们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追逐梦想,跨梦远行,阔步迈向灿烂的明天!( 作者:  洛阳市新安县学林小学   孟欣霞    胡元肖)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