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滑”样多》
——广昌县第一幼儿园小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
一、游戏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调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
一直以来,滑板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当孩子们遇到滑板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户外活动前,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大家有很多想法:我要滑滑板车、我也要滑,于是我们就开展了滑板车活动……。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试滑初体验
户外活动开始了,温昕、陈嘉旭等几个小朋友一人找来了一个滑板车,把滑板车放在地上后就趴在滑板车上,双手按在地上向前滑去,不一会儿,陈嘉旭就把脚翘起来后双手不断往右移,自己趴在滑板车上转圈圈,转了两圈后他的速度开始加快,手用力的推一下后举起来,自己的身体在滑板车上悬空转,滑板车停下来后他又用力在地面上推一下。张经泽看见了也在原地转了起来,同一游戏一直坚持了 10 分钟。
谈话策略:幼儿游戏后分享,说一说今天的游戏故事。
温昕:我趴在滑板车车上玩转圈圈的游戏。
陈嘉旭:我手推在地上滑板车就滑动了。
提问:滑板车还可以怎么玩?
张经泽:可以坐在上面玩。
苏昕睿:可以一个人坐着,一个人推着玩。
(二)(再滑“大冒险”)——初级冒险滑
户外活动时饶明宇拿着滑板车放在三号楼梯口,发现滑板车自己往下溜,地面有点点斜坡。于是饶明宇跪在滑板车上,双手拉着滑板车的耳朵第一个冲下了坡,温昕跟在后面,接着是陈嘉旭,她们三人不停地走上去,又滑下来,嘴巴发出“呜...耶...”的欢笑声。这样反复了7、8次后,当陈嘉旭滑下来的时候,饶明宇正拿着滑板车走上去,“让开一点,让开一点”陈嘉旭喊着,可还是差点撞到了一起,他们重复着游戏,不断的下去上来,但每一次下来都会和小朋友有碰撞。
轮到温昕的时候,他用手指着旁边的楼梯口“你们往这边上来,不要挡路啦,后面排队”,然后饶明宇给陈嘉旭拿着滑板车从旁边绕了上去,并自觉排队,游戏开始起来就顺畅多了。
(规则形成,自觉排队)
整个户外自主活动将近1个小时,他们几个小朋友都在这里玩着滑板车游戏,并一直保持着比较浓厚的游戏兴趣。
教师思考:今天的游戏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游戏中的危险,并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温昕提出了规避危险的好办法,当孩子们发现了规则能让游戏进行得更加顺畅时,他们都愿意并自觉遵从。在游戏中,孩子对于风险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反而充满冒险、刺激的游戏能够刺激孩子通过判断环境、控制身体、避开障碍等方式获得游戏经验、获取应对危险的能力,而孩子对于“规则”的社会性发展,更不需要老师生拉硬套地去教了。
整个游戏中,孩子们只用了一种游戏材料,也始终保持着同一个玩法,一开始我主观地认为这个游戏可能玩不了多久。可滑板车与斜坡碰撞给孩子们带来的“冒险与刺激”,却让孩子们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都能一直保持着浓厚的游戏兴趣。
(三)(再滑“大冒险”)——升级冒险滑
第二天的户外游戏时间开始了,在有了昨天的经验后,游戏一开始就很有序,游戏进行到大概十分钟左右,陈嘉旭开始尝试着跪在滑板车上慢慢试着把手放开,反复两次以后,他可以下坡时就张开双手,做着“老鹰飞”的姿势,他自己持续玩了几分钟后,他边滑边喊:“快快,你们把手张开好不好?”然后他又拿着自己的滑板车,把温昕拉到他身边:“看我看我,这样这样,你试一下嘛”,他放开双手滑了下去。
温昕把滑板车拿到栏杆旁边,学着陈嘉旭慢慢放开了手滑下去,过了一会饶明宇也模仿着陈嘉旭的玩法,也放开手跪在滑板车上玩了起来。游戏最后,他们还玩了“爬着滑”“倒着滑”,当其他小朋友发明一种新的玩法后,另外几个小朋友也都会观察着模仿起来……。
(尝试倒着滑)
1.谈话策略
今天你们在玩滑板车的过程中很开心,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怎么玩的?
饶明宇:在滑板车上做飞起来的动作滑下来。
佳唐:跪在滑板车上向前爬。
张经泽:我坐在滑板车倒着滑。
2.教师思考
在孩子们游戏时老师并没有介入,但孩子们一直在观察、在模仿、在创新,如果我提前设计了游戏环节,我想孩子们肯定就会失去观察他人、模仿游戏、创新游戏玩法的机会,教师设计的游戏环节虽然丰富,但并不一定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孩子的个体差异需求并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四)接着“拼盘”滑
这天,我发现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滑板车还有什么玩法。
苏昕睿:我们一起坐在上面用脚推吧!
温昕:看,我还可以用脚滑。
陈嘉旭:你们坐在上面,我来推你们吧!
教师思考:看来个人玩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对滑板车游戏的兴趣了,多人合作的游戏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人数的增加会对游戏材料提出怎样的要求呢?带着对孩子已有经验的梳理,我在户外投放了呼啦圈、体能棒、红绳、手套等材料,有了这些新材料,孩子们又会生发出怎样的游戏呢?
1.滑板车+自行车+绳子
苏昕睿:“老师,我能用绳子把滑板车绑在自行车后面周默坐在滑板车上。”
“哇,你们又有新的玩法啦!你们是个会开动小脑筋想办法的孩子。”
2.滑板车+呼啦圈
哥哥发现了呼啦圈,他喊来弟弟:“我想到了一个好玩的,你来帮我吧!“我坐在上面,你来拉我吧!”弟弟回应着:“好啊。”
于是哥哥拉着弟弟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拉力车就这样诞生了。
不一会,陈嘉旭也提出了开火车的游戏方式“开火车?”“我问他怎么玩呢?”他说“我们可以一个一个接着坐在滑板车上就像开火车一样。”
陈嘉旭拉着张经泽来到滑板车前,说:“你坐在前面,当火车头!”
泽泽说:一边回答“好啊!”一边坐了上去。
接着饶明宇等几个小朋友也把他们手上的滑板车拿到了泽泽的后面一个个接着坐下来。长长的火车就出来。
接下来就只要开动了,周默走到最后一个小朋友的后面打算来推。
刚上去没一会,就听到周默说:“我推不动呀!”
陈嘉旭说:“那怎么办呢?”
“你等一下,我喊苏昕睿来帮忙。”
在叫来帮手后发现还是不行,看到孩子们积极性仍然很高,这时户外游戏时间已经超过许久,于是我提议:先回教室。在得到孩子们一致认同后,我们回教室了。
3.经验梳理
我将视频放给孩子们看,以此回顾游戏过程,进行问题分析、经验梳理。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推不动?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吸引了其他小伙伴也加入讨论,经过一番猜想和实证后,他们发现:采用多个方向推、调整姿势向前推、坐在滑板车中间等方法可以解决滑板车推不动的问题。
4.幼儿游戏中关于滑板车推不动的猜想与实证
推不动猜想 |
实证 |
人坐歪了 |
从多个方向推 调整姿势向前推 |
坐在上面的人幼儿太重 |
坐在滑板中间 |
力气太小了 |
换一个体重轻的推 |
推的方法不对 |
一个人推一个人拉 或者多人一起 |
但是又有了新的问题:坐在滑板车的张经泽会掉下来,滑板车会断开,没办法链接。
5.于是又进行了一次调整与探讨……
视频1
陈嘉旭:我们用手抓住衣服,再用脚夹住前面的小朋友就不会掉。
周默:我来拿着呼啦圈往前拉。
瑶瑶:我力气大我来后面推。
在反反复复多次的尝试与推动,小火车终于开动起来了。
视频2
6.教师思考
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最后形成新的活动。嘉旭想出的方法又为团队游戏开了一个好的头,他的自主探索精神值得肯定。而周默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配合,结合呼啦圈的道具,在达到一定形似的基础上,完成团队游戏的创新。
在整个游戏中,我及时捕捉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进阶性地发展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热点,而这些“敏点”在得到敏锐地捕捉同时还需要支持孩子的发现,分析滑板车游戏蕴含的教育价值。
三、游戏总结
“滑板车”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切身体验到四轮万向滑板车的不稳定性,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保持身体平衡,才能成功地在滑板车上从斜坡上滑下来。在游戏中,孩子学会规避风险,自觉形成游戏规则,在同伴的分享和互助中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地把“火车开起来”,很好地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整个滑板车游戏持续了两周,这是一个孩子们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多次体验到失败后,并没有放弃,尝试借助呼啦圈、红绳、自行车等材料,通过不断调整身体姿势等,最终获得了游戏的成功经验,养成了积极思考、敢于体验、坚持不懈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广昌县第一幼儿园 魏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