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 聚焦产教融合,构建大学生“社团+”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12-28 15:5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东营职业学院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目前共有各类社团12个,其中专业类社团4个。为了响应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主动服务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围绕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拓展校企合作领域”的决策部署。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内资源为依托,持续推动各类专业社团“走出去”,不断增强在空间上的渗透力。目前,各类专业社团活动已逐步渗透到技能竞赛、企业生产车间和实训室等各个领域。东营职业学院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聚焦产教融合的“社团+”发展新模式。

“社团+技能竞赛”,打通技能竞赛的最后一公里

“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项中荣获二等奖”,“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在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在2023年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东营职业学院官网上发布的一条条喜报就是对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社团+技能竞赛”模式的最大肯定。在以往的技能竞赛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堵点是难以选拔出真正适合参赛的学生。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精准把脉技能竞赛的堵点,创新性开展“社团+技能竞赛”模式,通过专业性社团既找到了专业技能水平高的学生,也找到了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打通了技能竞赛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11月10日,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金砖国家未来技能挑战赛)“智能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赛项中国赛区国际总决赛在我校举办。我院张艳玲和宁康两位老师紧抓机遇,提前两个月就带领“现代电气控制研发社团”的同学们投入到“智能视觉感知与控制”专项训练当中。经过不懈努力,由张艳玲和宁康两位老师指导的东营职业学院代表队最终获得了大赛金牌。

“社团+企业”,加快实现资源整合

东营职业学院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探索建设的“社团+企业”模式,由社会服务办公室寻找合适的企业对接合作,企业依托学生社团在校内开展企业文化宣讲、企业核心共享、企业需求对接,最终达到通过社团参与企业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互促进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社团+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自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与海克斯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申请的现场工程师项目获批以来,我院紧抓现场工程师品牌建设,成立“现场工程师班”,并动员学生积极加入“远航机电产品创新工作室”这一专业社团。2023年11月9日,我院教师带领“远航机电产品创新工作室”社团成员和“现场工程师班”学生赴海克斯康东营赋智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并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在海克斯康的一周,学生们充分利用在“机电”社团积累的专业知识,依靠海克斯康的丰富资源,认识和了解了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智能检测、智能教育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在我院“社团+企业”创新发展模式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社团+实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依托学生社团,创新实施“社团+实训”模式,持续在实训基地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实现了社团活动与学生职业技能课程的相互补充。“社团+实训”的模式采用由教师引导,使学生从低水平重复性工作发展到高水平创造性工作。社团活动围绕着项目开展,学生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汽车之家社团依靠汽车实训室,开展项目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相融合。12月15日-17日,我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德班程子轩、李贺在王英杰、刘如迪老师指导下,参加了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项,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团体二等奖。“社团+实训”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供稿人:禹振芳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