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合作学习引导策略探索

发布时间:2023-11-08 10:5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初中物理教学合作学习引导策略探索

【作者 严卫明 湖南新邵县新田铺镇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育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老师们要加强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引导,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使他们的学习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有效策略;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课堂改革。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应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引导方法,促进对学生的激励、引导,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和探究,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小组学习问题分析

1.1兴趣不高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虽然教师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小组学习方法,但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调查显示,初中物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发言的多为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普通学生则多为观察者,很少能有效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此外,更多的初中生在小组只能被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很少数能在空闲时间自觉主动地实现合作学习。

1.2形式严重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但是,根据实际调查,教师在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学习时简单地张贴任务和问题的情况更为普遍。[1]这种单纯的问答方式,不太能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由于缺乏资源共享的措施,缺乏合作研究和讨论的能力,并且大多学生只关心教学结果,而不能有效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和内容。这导致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无法发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二、有效分组,合理组合

教师要思考怎样发掘每位同学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在团队协作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组建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般要求老师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条件进行适当组织,而在合理组织团队的时候要特别留意:(1)科学地安排小组成员。每个组的学生数量最好控制在4—6个,整个班级可以分成5至8个小组,也可以视学生的具体状况而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在团队中进行探讨,而比较小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再分配小组探讨。这彰显了团队中每位同学的风貌,让他们都有参与展示和交流的权利,以此促进了小组学习的整体发展。(2)仔细安排小组成员。学生之间的选择和搭配不能被生的主观思维所左右,也不能任由他们随意、自主地进行组队。在安排小组时,教师应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基本原理,结合学业表现、个人素质、个性爱好等因素进行分类,努力使小组里的高、中、低水平同学均衡地排列,让他们在学业上相互协助。如此,各团体之间的能力发展均衡,才能创造一个平等的小组竞争氛围,并逐渐稳固和提高每个人的竞争力。(3)适当地进行小组之间的调整。每一组的人都可以按照他们的配合程度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充分利用合作的优势,使每个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4)细化小组内部成员的责任。一旦成立了小组,则每一小组都要选出自己的队长、两位记录官以及一位评委,还可以每个学生轮流担任,让他们在承担责任时不断激励自己和提升自己。在这样的模式下,优秀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中水平的学生也能取得进步,成绩差的学生也会受到启发和协助,才能让优质的资源真正实现共享,让所有人都能收获成功的果实。[2]

三、把握目标,提升效力

尽管传统物理教学中也会运用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老师并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各种学习方法都是以学科应试为目标,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要使学生对合作探究的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认知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例如,在“力”的学习,两个组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怎样解释力的相互作用?”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现象,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就自己的观点争辩不休,如果团队中的其他人不能从中斡旋,那么小组合作探究将无法顺利地进行,也容易受到教师的口头责备。因此,初中学生要把握好集体探究的意义,正确地理解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正确看待团队合作的关系,用个体的发展来促进小组的发展,而小组的发展最终也会带动学生个体的成长。要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学习群体,因为这样会严重地阻碍整个班级的整体发展,甚至会对同学们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促进集体学习和共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合实验,促进实践

在小组协作中,初中物理老师要将多种教学行为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集体协作对提高物理学习水平的重要性,由此让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探究。[3]举例来说,在学习“重力势能”的时候,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依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利用沙桌做实验,让小组观察同一物体,从同一高度丢下,掉入沙中的深度越大;再从相同高度丢下不同的物体,发现质量重的物体掉入沙中的深度越大。从上述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中使学生认识到:重力势能和物体的质量以及高度有关。学生通过小组动手实验,提高了完成实验的实践水平,加深了学生对重力势能知识的理解。根据这一系列的小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动手乐趣的同时,更深入地体验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五、改革评价,提升质量

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效率,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小组探究的学习成果,就无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质量,很容易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因此,在评价小组探究整体学习效果的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准确把握学生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平衡,促进小组合作探究的稳定开展和教学的正常进行。

六、结语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又能确保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寻求更好的协作与探究方式,从而使他们逐渐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清登.初中物理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数理化解题研究,

[2]王继承.初中物理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中国校外教育,

[3]范永凯.基于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