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迎诗意,教研换寻思”
—崇仁县幼儿园教研活动
千帆过尽,坚韧依旧。崇仁县幼儿园开展了“秋风迎诗意,教研换灵思”视频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引导教师走进孩子们的游戏世界吧!其次,为了带领新入职教师熟悉课程故事,了解班本课程实践情况,以中三班《蝴蝶的邂逅》中四班 《甜品屋》等班本课程进行课程交流分享,通过交流分享引导新教师学习、了解班本课程的作用,提升教师开发和实施班本课程的能力。
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班本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本园班本课程建设,提升教师开发和实施班本课程的能力,我园开展了“班本课程”分享交流活动。
中四班应老师班本课程分享—《甜品屋》
在我们的甜品屋里,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的故事,孩子们在假想的情境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游戏内容,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表征,在游戏中抒发自己对扮演的需求与想象,也让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游戏精神。
中三班吴老师班本课程分享—《蝴蝶》
由孩子们发现蝴蝶,生成后续一系列活动,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通过观察蝴蝶的各种秘密,解决了自己的疑惑,学到了很多关于蝴蝶的小知识还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活动中,从蝴蝶蛹到破茧成蝶,让孩子们初步理解到了生命的概念,唤醒了孩子们的生命意识,慢慢从爱惜自己的生命扩展到爱亲人、爱动物、爱自然。
刘园长指出:“每一个班本课程都应该是教师在实践行动中真实的思与行,课程不但要结合班级的基本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不断的升华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在课程的行进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欣赏和创作的重要场所,是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它为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宽松、愉快而有要求的氛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一班小朋友美工游戏活动。
小一班罗老师美工区视频分享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一班小朋友在美工区可认真了,在这种自由自在的方式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表达,它可以是一些无序的线条与点的组合、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画、可以是看到的自然景物、可以是刚学到的新本领的再现……
在分享环节,老师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等方面,采用视频展示与解说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探索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分享结束后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感悟与看法。
吴老师:在蒙得里安的格子画系列中,能帮助幼儿去认识短线条的不同运用,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中明亮的色彩更适合小班幼儿对三原色的认知。小班格子画是一种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活动。通过绘制格子画,孩子们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细致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感知能力。为幼儿提供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格子画材料,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周老师:《3~6岁儿童发展指南》小班幼儿的特点中指出,刚满3岁的幼儿还属于无意识的涂,是探索事物的初级阶段,老师们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尝试基本的涂色技能,从而更好的去表现身边美的事物。幼儿涂鸦是未经成人雕琢和干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真实地体现幼儿的内在生命状态、身心发展水平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刘老师:《3~6岁幼儿发展指南》里的感受与欣赏目标中指出,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幼儿园涂鸦课程的目标、内容体系和实践路径都应以幼儿为中心,凸显幼儿在涂鸦课程实践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通过自主探究、生活融入、项目驱动、环境浸润等多种方式实施幼儿园涂鸦课程,实现幼儿在自由涂鸦过程中的整全成长。并且开展格子画活动,我们可以选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来开展格子画活动,从而形成自己的创意绘画。
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建构材料,运用思维、想象和动手操作,创造性的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四班小朋友建构游戏活动。
中四班周老师建构区视频分享
建构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想象力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各种积木表现物体,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并产生了对搭建浓厚的兴趣,视频中两位小朋友一起搭建城堡,虽然刚开始没有合作搭建,但是后来两位小朋友互相激发灵感,共同构建出更加完美的城堡作品……
在分享环节,老师们积极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分享。老师们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让教学有“温度”,让教研更有“深度”!
严老师: 建构游戏因其活动性、变化性、操作性、创造性较强,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建构技能,还能有效激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同伴分享和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其中一名幼儿的搭建过程中,能够运用“以物代物”的形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搭建跷跷板,还原生活中的物体。
李老师: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构方法和经验,并逐渐发展到协作游戏、联合游戏的水平,建构内容趋于丰富,喜欢搭建塔桥、高楼、街道、机器人以及比较复杂的交通工具教师可以投放能拼插、能连接的纸筒、瓶子、罐子、管子、竹棍等低结构材料。
张老师:幼儿的建构游戏通常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因此在建构游戏材料投放上,教师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已有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补充,比如适当地增加一些辅助材料,促使幼儿的建构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材料调整要征询幼儿的意见。其次,材料调整要循序渐进。
刘园长对本次教研会进行了总结:从PPT课件的制作、教师的角色、幼儿的发展、课程实施的成效等方面适时作了精细的点评与指导。肯定了老师们在本次活动中的亮点,同时提出:“班级课程中的集中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环境创设如同课程中的三颗发光的珠子,只有老师用心追随孩子,这三颗珠子才能闪闪发光!”我们要在课程落地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发现的问题用行动来落实,在实施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