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小学 孙恩秋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为进一步响应教育部号召,减轻学生负担,推进高效课堂,科尔沁小学开启“习课堂”的探寻之旅。
一、遇见习课堂
习课堂始于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主持的一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是围绕学生“习”(读、背、写)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家常课的回归。教师在课堂中把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自己习,教师的主要职能不是“讲课”,而是“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课堂上注重以“任务单”为抓手,让孩子全部动起来,让学生成为“双减”的最受益者。
二、运用习课堂
(一)任务驱动
我们首先看一下《秋天的雨》第一课时的任务单(略),这里共有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共4个子任务和一道奖励题。任务一和任务三都是读的训练,任务二和任务四都是动笔训练。再往下看《秋天的雨》第二课时的任务单(略),也有4个子任务和一道奖励题。任务一和任务三都是读的训练和背诵的训练,任务二和任务四都是动笔训练。奖励题是《声律启蒙》的内容,完成任务快的同学,无论是哪个子任务,只要提前完成,都可以立马投入到背诵奖励题之中,一节课完成,优秀的同学基本上都能背诵奖励题。
习课堂紧紧围绕学生的“习”设置纸质学习任务单,一节课的教学通过完成任务单的各项子任务实现。教师上课的任务是“极简”的:启动一个接一个的学习任务(启动任务一中的各个训练内容,这些训练内容都在课件中设有倒计时的小闹钟,然后启动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中的各个训练内容),学习任务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
(二)时间驱动
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的依赖,学习更是如此。习课堂为任务单的各项子任务设置精准的时间,并设置闹钟倒计时。倒计时开始,立马营造了一种人人参与学习的环境,驱动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习课堂的时间驱动在为学生营造了紧张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精准地控制了教师“教”和学生“习”的时间,一般来说,一节课教师“教”的时间约占20%,学生“习”的时间约占80%,其中全体学生齐齐“习”的时间约占60%。
三、习课堂的价值
1.习课堂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的讲授课堂,读—习—读—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通过高效课堂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语言表达、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4.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高效高能,减少学生回家的作业,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减负的同时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在“双减”政策下,有利于实现减负增效这一目标。
四、习课堂不留课外书面作业的做法
1.把作业设计入课内
习课堂把传统课堂需要布置的课外书面作业设计入课堂上使用的纸质学习任务单中,不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2.充分安排“习”的时间
习课堂为任务单的各项子任务加设计时器,精准控制“教”、“学”和“习”的时间。学生“习”的时间约占80%,其中全体学生齐齐参与的时间超过60%。
3.精心设计“习”的任务
任务单设计严格依纲靠本,在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辅导书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任务单训练题目主要来源于课本例题和课后练习题,以及教学辅导书中的题目。
4.降低教学随意性
通过减少低效、无效的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和教学语言,降低教学随意性。
相信,“习课堂”的融入会让科尔沁小学的课堂大有改观,老师们可以在更高的视角来反观自己和课堂,突破固定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相信科尔沁小学的教师一定会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践行“双减”政策,优化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