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张坤
近年来各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持续加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以期达到以体育智、以体养德、以体强身的效果。实现“健康第一,以体育人”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后,要开展各项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活动,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一、灵活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是开放、活力、双向的,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创造性、提升趣味性、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达到增强健身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否则不利于维持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潜力都比较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游戏,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每节体育课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但灵活不代表“放羊”,体育课堂质态要保持。
二、精选课后作业
让体育作业从“一门学科作业”,到形成“一种锻炼习惯”,再到养成“一种生活方式”。体育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制订符合学生身心规律、增强学生体质。也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智慧学堂、钉钉等布置体育课后练习,并参与督促学生每天打卡,协助学生养成“每天课外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行为习惯。
三、丰富体育社团
学校要构建包括课后拓展服务在内的全方位、个性式、一体化的体育社团体系。强调“情动、思动、行动”的活动方式,以多彩的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让体育项目在校园遍地开花,使体育周、体育节等活动常态化,调动全体师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各种体育活动在校园里有效开展。
四、倡导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作为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好的健身与热身作用。学生也普遍感兴趣。在具体教学中,要把教材精心设计成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结合我校体育节的项目,在体育课堂上以游戏形式呈现,既锻炼了身体,也可以为班级增光。
“双减”提出的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体现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理念和鲜明的素质教育导向。通过提升教师素质、灵活课堂教学、精选课后作业、丰富体育社团、倡导体育游戏的方式,将体育锻炼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营造了“欢声、欢快、欢腾”的活动氛围,让学生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让“双减”下的体育锻炼更火热,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