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实验学校 郭立峰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应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稳定、缺乏持久性和高效性,情绪化表现较明显;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多以室外活动为主,小学生更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导致体育学习低效。基于这两大方面,小学体育教师要理性分析,充分彰显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培养其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熟练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体育学习和健康运动带来的乐趣,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提升其体育核心素养。
一、内容减负,优化分层
“双减”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要求小学体育教师细化学校“双减”要求和管理制度,树立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综合能力提升的大体育教学观,对每一类型的体育和健康教学内容和目的进行功能化设计,构建“质高量少”“提质增效”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小学体育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优化。优化运动参与积极性体育知识:设计有趣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情境类、角色类、竞赛类、活动类),可将小学生自主创新、创编的各类体育活动、民间传统体育融入其中;优化运动技能知识:可设计丰富的田径类(如跳跃、投掷、障碍、快速跑等)、球类活动(小篮球、足球等)、体操类(基本部位操、徒手操等)、武术类等体育活动,以激发小学生对各类体育运动的兴趣;优化身体健康相关知识。
二、技术赋能,高效学习
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小学体育教学应倡导构建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生的体育锻炼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学习。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甄选恰当、适宜的体育运动素材,以搭建体育和健康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脚手架”,让小学生充分体会到“智慧体育”的概念,感悟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如在“田径跳跃”类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师用多媒体技术将技术动作进行慢动作、停镜、特写、重放等处理,使小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跳跃项目中的技巧、发力点等,随着学习兴趣被激发,体育教师趁机引出运动要领、技术要领,并详细地示范,使小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智慧化教学氛围中有清晰、科学的认识。
三、分层设计,强化差异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要以个性化、定制化为基点,着眼于内容的分层设计,立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业情况,细分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预设体育教学目标,分层次性、巧设计体育训练内容,充分体现不同学生学业水平之间的差异。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体育弱势群体”的现象,处于这一群体的小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没有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意识和体育特长,缺少体育优势,对竞技类、对抗类体育运动缺少足够的自信。
四、高效合作,激发潜能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依据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提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体育交流与互动,加强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首先是分组方式科学合理。合理分组是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小学体育教师可在分组前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身体素质、体育优势和特长、体育兴趣,必要时可开展针对性的统一体测,对小学生科学分组。其次是加强兴趣小组的组建。兴趣小组能够为课堂教学延展教学空间,拓宽教学维度,丰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