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宏老师自2003年走上教育岗位以来,他20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笃行不怠,以满腔真情为山村孩子点亮梦想之灯,桨声柳影,以一颗热忱的爱心将一拨又一拨山村的孩子渡向成功的彼岸,他胸怀教育,初心如磐,坚守三尺讲台,践行育人使命。
饱蘸浓墨写“爱”字。
“你怎么就一直甘愿呆在农村呢?你的家人不是在县城么?”每每碰到这样的问题,朱老师总是淡淡一笑说:“这也是我的家,我习惯了,呆农村挺好的。”话语简短而质朴,可却是一种最真诚的表达,细思,让人隐隐动容。不管时间如何飞渡,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信念,坚守着农村的孩子,从没动摇过。因为出生农村的他深知,农村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只有读书这一条路,所以当初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回乡当了一名教师。就这样,至今,他一干就是20年,默默耕耘,倾心奉献。
“对于孩子来说,爱,是教育的底色,在给予孩子知识的时候,咱千万别忘了,要将“爱”也要种植到孩子的心间。”一直在乡村学校工作的他,懂得孩子们是多么需要温暖与关爱,尤其是大批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时会产生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导致情绪低落。面对这种情况,朱老师始终不忘初心:学生的事就是大事,学生需要的事,自己就要尽力完成。他的办公室经常是最热闹的,为学生烧开水、热饭菜、打电话、讲习题……家长说,别看朱老师是个帅气的男老师,可照顾起孩子来,他的心比农村大妈还要细。对于这些看起来的琐事,朱老师却做得有滋有味,从不嫌烦,他说:孩子们相处久了,感情自然就深了,作为教师而言,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些该做的事罢了。言辞之间,尽是恳切与真诚。
朱老师的班级管理特别细化,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着装、学习情况,他一项也不落下。一旦发现学生精神不对,有愁闷、厌学情绪,细心的朱老师立刻会找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找到原因,及时梳理,记得他班有个孩子叫明明,作业写得越来越潦草,可就是找不到原因,孩子上课也挺认真,情绪也正常,朱老师为了弄清情况,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到明明旁边,与他一起听课写作业,结果他发现明明每次看黑板总瞪大眼睛,很吃力的样子,认真的朱老师终于找到原因了,原来是明明的眼睛出现了问题,当天下午他就送明明回家,与他爷爷说明原委,由于明明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他担心老人家出门不方便,便主动提出做明明爷爷的帮手,带明明一起看病。从医院回到学校的路上,下起了小雨,回校时面对老师们的赞扬,朱老师只是微笑着默默掸掉身上的雨水,转身走进教室。家长们都说:有了朱老师在,我们心里都感觉到特别踏实。
朱老师用真诚无私的爱温暖孩子们的心灵,用无怨无悔的坚守与付出照亮孩子们的求学之路,2013年、2015年,他均获得了县“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他不惧风霜寒露,一步一行甘为人梯,他坚守初心,踽步踏歌,勇毅前行。
因材施教促课堂
朱老师在教学上与时俱进,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深知,一滴水与一桶水的道理,在教学中,为了让一堂课达到更高更好的效果,他总是认真琢磨与推敲,翻阅大量的资料,不停修改教案,努力探索更生动更合适的教学方式,他不辞辛苦,追求精致课堂。朱老师在上生物课的时候,注重观察与试验,引导学生对试验现象进行认真观察,通过自制的简易教具、标本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兴趣小组,加强直观教学,学生开展“一带二,二带多”的活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与学习能力,实行作业分层布置,朱老师特别重视试生物验带来的效果,所以每一个试验他都要做充分的准备,他明白,教学上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课堂,他把教学视为职业使命,凭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朱老师努力地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他用执著与真情点燃农村孩子求知的欲望。
唯有坚持,才能致远,唯有勤奋,方能突破,2013年,朱老师在“全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比赛”活动中获取了二等奖的佳绩,面对荣誉,朱老师不骄不躁,把这个美好的肯定当做动力,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朱老师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朱老师经常说:回到教育,回到学生中去,一定会发现美与乐趣。百转千回一颗心,朱老师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
笃行实干勇担当
朱老师是学校的多面手,哪有需要,他就去哪里,坚决服从领导安排,不讲任何条件。他先后担任学校的语文、数学、生物、计算机等科目的教学,担任过学校团支部书记职务,又担任学校会计工作,不停地在多个角色中切换,可是不管如何切换,他始终没有离开讲台,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乡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朱老师接受的任何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比如在教计算机课程的时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与老师如何操作,耐心启发,深入浅出地讲解,尤其是学校年纪大一点的老师要将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是有难度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朱老师手把手地带领老师们操作电脑,甚至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老师们上指导课,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学校“高效课堂”的打造呕心沥血,“教学无小事,事事需精心”,这是朱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累并快乐着。2013年,朱老师在”全县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从学校到镇里,从镇里到县里,一张张荣誉证书接踵而来,可是朱老师“只道是寻常”,他心里满满当当装的只有爱与责任,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扎根乡村,奉献乡村,争当一名乡村好老师。
朱老师工作时从不拈轻怕重,而是勇挑重担,努力前行,脚下无论是山路还是坦途,他都走得一心一意,走得从容而果决,山长水阔,风霜雪雨,脚步铿锵,脚印坚实,只为心中的信念与梦想。
20年来,在教师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朱老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奉献着自己全部的智慧与热爱,他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出了山乡,以饱满的热情为孩子们点亮了一个又一个梦想。杏坛春秋,硕果盈枝,朱老师用智慧、爱心、勤奋,将乡村教师这一普通职业诠释得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