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创建幸福教育示范区的起步之年,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地位。一年来,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区委书记闻然、区长吴军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推动教育规划布局、学校建设改造、体制机制改革、队伍建设、投入保障等重大问题解决。区人大、区政协通过专题视察、调研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区各部门协同配合,主动支持教育、服务教育。全区上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全面建强教育铁军、提升教育质量,唱响“幸福教育”大合唱,通过实施“四双行动”全面巩固“双减”行动成果,深化跨区域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改革,融合发展智慧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全力创建幸福教育示范区。
实施“双减”行动,促进学生幸福成长。以“双减”行动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作业管理。打造作业“123”管理模式,即教师签订1份作业管理责任状,制定作业统一布置和作业校长签字公示2项制度,开展作业设计评比、作业科学性校本研究、作业批改展示3项活动。以123管理模式压实校长、教师责任,以“一校一策”形成全区29所义务教育学校各具特色的作业管理方案,汇聚集体智慧,管出作业品质,推进作业减负。
优化课后服务。全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面开展5+2+1课后服务,各校累计开设个性化课程454门,参与课后服务学生3万余人,实现“有需求有服务”的普惠服务全覆盖,参加个性化服务的学生占比达85.5%。积极稳妥开展周六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解除家长后顾之忧。新城子一小的“双减”做法作为沈阳经验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
探索暑假托管。精选7所学校探索托管小学一年至五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家长需求开设7个主题类别29门课程,初步形成特色托管课程体系。
坚持“零”起点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实行“零”起点教学,不超前超纲。实施精细化管理课堂教学各环节,引导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缓解起始年级家长和学生焦虑。
加强校外培训
教育内涵全面提升。创建劳动教育实验区,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投入使用,开设专业劳动实践特色课程。依托驻区高校、社会机构等资源共建劳动实践基地50家。创建省、市级劳动教育类
实施“双优”行动,促进教师幸福从教。以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提升保障教师地位为抓手,培育“四有”好教师,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爱心潜心从教。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多渠道补充教师队伍。通过直招、公开招聘、引进高级职称教师等方式,招聘优秀教师251名,优化教师的年龄和学科结构。二是多维度锤炼干部队伍。分批推进名校长培养选树,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方案》,推行无任用考核模式,推进干部考察工作常态化。完善《教育系统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方案》,完善“以干代训”
形成
实施“双扩”行动,增强百姓
扩增优质教育资源。2021年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所,完成投资3.5亿元。城建项目17个,开工9个,手续办理5个,收回小区配套园14所,全年新增公办学位4710个。改造升级14所中学46间理化实验室,实施29所学校31个校区1308间教室灯光照明改造,购买图书10万册,购置134套触控一体机,购置计算机401台,完成22所中小学校523块电子班牌更新,全区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扩展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学在沈北的优质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扩增园所供给,通过新建幼儿园、小区配套园治理、民办转公办等方式持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治理经验全省推广,新增公办学位1290个。全市率先完成看护点备案评估,实现全纳全管。高效推进“双减”政策,关停幼小衔接、幼儿托管等违规机构,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1.08%。多渠道拓宽优质资源覆盖,赋能园所内涵提质集团发展,组建幼儿园集团5个,组建12对公民“1+1”互助共同体,打造公办民办协同发展教育生态。创新优秀教师培养机制,构建“346”全链条培养体系,深化阶梯式人才培养。优化学前激励基金考核,学前教师幸福指数有效提升,足额落实学前奖补和生均经费实现全覆盖。100%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全域幼儿园完成一键报警设置,筑牢安全屏障。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提升工程,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通过“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扶贫控辍”等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集团,正在全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高考选科走班制教学改革整体推进,高中教研室发挥“头雁”效应,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全面提升教研备考能力。入出口评估持续增值领先,83中学连续11年在市入出口评估中获得增值评估奖。
高中优质化创建加速推进。八十三中学等4所高中完成“四校一社”创建,矿务局中学被评为省示范高中。146中学、76中学获评市体育特色校和艺术特色校,特色项目均在国家省市的各类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146中学手球项目先后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参加各类比赛多次获得青年组第一二名的好成绩,特色发展更加显著。
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成立职教联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定向培养,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统筹招生就业,实现联盟内信息、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扩大“3+2”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高职院校有效衔接,推荐中职毕业生升学深造,不断提高职业人才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建筑职业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定向培养企业刚需人才。实施双元制“订单”培养,合作,按照企业需求的规格,进行教育教学及管理,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区职教中心获评省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示范学校。
终身教育灵活共享发展。完善“四级体系”建设,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示范社区学校为基础、睦邻学习点为补充的“四级示范体系”,年培训人数达7万人次。与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大学等驻区高校对接,实现优秀资源与社区教育共享,构建大社区“教育圈”。开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活动,社区学院先后获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专委“乡村振兴大讲堂”共建共享实验基地、东北4省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先进集体、辽宁省社区(老年人)教育学习示范中心、沈阳市首批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等荣誉。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合作办学,与沈河区、和平区开展战略合作,引进朝阳一、文艺二、沈阳七中、南京一校,南昌中学,引进雨田实验学校、清华万博实验学校等民办优质学校。推动集团化办学,实现全域集团化办学,组建新兴中学、152中学、新城子街一小、新城子街二小、朝阳一沈北分校、区第一幼儿园等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深化与驻区高校合作,组建沈阳大学虎石台附属实验学校、沈师大沈北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立体开展与沈师大教师培训、青年干部培养、薄弱学校提升等10个方面深度合作。组建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系列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实习实训系列合作。
实施“双强”行动,优化幸福教育保障体系。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加强教育督导,促进区域教育治理体系迈向现代化,教育环境持续优化。
强化党建引领。一是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入。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强化督导评价。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沈北新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具体措施》,形成沈北特色的教育督导改革制度框架,强化教育督导机构建设,构建区分工协作的高效督导工作体系。有序开展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提升服务教育改革能力,制定《沈北新区2021年街道履职工作目标考核细则》,督促街道切实履行教育发展职责,在沈阳市率先实施教育履职“同级督政”,打通了政府落实教育职责工作“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疫情防控、五项管理、“双减”、办学水平等系列督学工作,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监督指导力度,运用督导结果,强化考核奖励问责,切实提升督导效能。
2022年,沈北新区教育局将按照市党代会的精神指引,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以“舒适、兴趣、充实、安全”为核心思想的幸福教育,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在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中,贡献沈北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