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巩固“双减”成果,沈北新区“四双行动”唱响“幸福教育”大合唱

发布时间:2021-12-07 10:2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创建幸福教育示范区的起步之年,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地位。一年来,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区委书记闻然、区长吴军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推动教育规划布局、学校建设改造、体制机制改革、队伍建设、投入保障等重大问题解决。区人大、区政协通过专题视察、调研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区各部门协同配合,主动支持教育、服务教育。全区上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全面建强教育铁军、提升教育质量,唱响“幸福教育”大合唱,通过实施“四双行动”全面巩固“双减”行动成果,深化跨区域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改革,融合发展智慧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全力创建幸福教育示范区。

image.png

image.png

实施“双减”行动,促进学生幸福成长。以“双减”行动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作业管理。打造作业“123”管理模式,即教师签订1份作业管理责任状,制定作业统一布置和作业校长签字公示2项制度,开展作业设计评比、作业科学性校本研究、作业批改展示3项活动。以123管理模式压实校长、教师责任,以“一校一策”形成全区29所义务教育学校各具特色的作业管理方案,汇聚集体智慧,管出作业品质,推进作业减负。

image.png

优化课后服务。全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面开展5+2+1课后服务,各校累计开设个性化课程454门,参与课后服务学生3万余人,实现“有需求有服务”的普惠服务全覆盖,参加个性化服务的学生占比达85.5%。积极稳妥开展周六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解除家长后顾之忧。新城子一小的“双减”做法作为沈阳经验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

探索暑假托管。精选7所学校探索托管小学一年至五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家长需求开设7个主题类别29门课程,初步形成特色托管课程体系。

image.png

image.png

坚持“零”起点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实行“零”起点教学,不超前超纲。实施精细化管理课堂教学各环节,引导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缓解起始年级家长和学生焦虑。

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清零。成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组建区、街道2级专班,教育局组建督导专班、学前专班和学科认定专班,统筹协调,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部门联合执法查处以托管班、教育咨询公司等形式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机构17家、取缔黑机构9家、列入黑名单3家、约谈疑似违规机构16家、列为年检不合格机构4家,整改各类消防问题271处,完成“营改非”8家,在全市率先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工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教育内涵全面提升。创建劳动教育实验区,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投入使用,开设专业劳动实践特色课程。依托驻区高校、社会机构等资源共建劳动实践基地50家。创建省、市级劳动教育类特色校21所。完善“人人有项目能参与、班班有队伍有节目、月月有赛事有展演、校校有品牌有特色”的体育艺术工作机制,以“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以“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引导每名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将民族艺术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少儿体操、校园足球等项目引进学校、融入课堂,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创建了一批校园足球、篮球、冰雪、射箭、手球、轮滑、皮影、布艺、剪纸特色教育学校。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实施“双优”行动,促进教师幸福从教。以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提升保障教师地位为抓手,培育“四有”好教师,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爱心潜心从教。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多渠道补充教师队伍。通过直招、公开招聘、引进高级职称教师等方式,招聘优秀教师251名,优化教师的年龄和学科结构。二是多维度锤炼干部队伍。分批推进名校长培养选树,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方案》,推行无任用考核模式,推进干部考察工作常态化。完善《教育系统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方案》,完善“以干代训”培养方式。拓宽干部选拔渠道,建立“教育系统应急突击队”,对表现突出的人员实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三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开展区校两级专业培训,培训教师3万人次,做到从新入职教师到骨干、名师、名校长培训全覆盖,学习常态化。创新骨干培养方式,通过典型引领,以训代评,评训结合等方式激发骨干教师的研究动力和示范引领作用。

image.png

image.png

形成尊师重教合力。一是在全区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精心策划教师节表彰大会,选树先进典型,对在尊师重教、学校管理、师德师风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深入挖掘尊师重教、办学管理、师德师风等方面的经典事例,持续进行系列宣传报道。二是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教师工资待遇、绩效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建立联动机制,保障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对侵害学校和教师利益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三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制定《沈北新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实施方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实行年度计划、审批报备和清单管理制度。严格统筹规范中小学校承接各种考试考务工作任务,保证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实施“双扩”行动,增强百姓教育幸福感。以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扩展教育服务体系为抓手,深入开展“为群众办教育实事”实践活动,有效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群众有更多教育幸福感、获得感。

扩增优质教育资源。2021年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所,完成投资3.5亿元。城建项目17个,开工9个,手续办理5个,收回小区配套园14所,全年新增公办学位4710个。改造升级14所中学46间理化实验室,实施29所学校31个校区1308间教室灯光照明改造,购买图书10万册,购置134套触控一体机,购置计算机401台,完成22所中小学校523块电子班牌更新,全区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扩展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学在沈北的优质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扩增园所供给,通过新建幼儿园、小区配套园治理、民办转公办等方式持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治理经验全省推广,新增公办学位1290个。全市率先完成看护点备案评估,实现全纳全管。高效推进“双减”政策,关停幼小衔接、幼儿托管等违规机构,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1.08%。多渠道拓宽优质资源覆盖,赋能园所内涵提质集团发展,组建幼儿园集团5个,组建12对公民“1+1”互助共同体,打造公办民办协同发展教育生态。创新优秀教师培养机制,构建“346”全链条培养体系,深化阶梯式人才培养。优化学前激励基金考核,学前教师幸福指数有效提升,足额落实学前奖补和生均经费实现全覆盖。100%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全域幼儿园完成一键报警设置,筑牢安全屏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提升工程,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通过“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扶贫控辍”等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集团,正在全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高考选科走班制教学改革整体推进,高中教研室发挥“头雁”效应,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全面提升教研备考能力。入出口评估持续增值领先,83中学连续11年在市入出口评估中获得增值评估奖。

高中优质化创建加速推进。八十三中学等4所高中完成“四校一社”创建,矿务局中学被评为省示范高中。146中学、76中学获评市体育特色校和艺术特色校,特色项目均在国家省市的各类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146中学手球项目先后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参加各类比赛多次获得青年组第一二名的好成绩,特色发展更加显著。

image.png

image.png

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成立职教联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定向培养,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统筹招生就业,实现联盟内信息、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扩大“3+2”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高职院校有效衔接,推荐中职毕业生升学深造,不断提高职业人才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建筑职业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定向培养企业刚需人才。实施双元制“订单”培养,合作,按照企业需求的规格,进行教育教学及管理,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区职教中心获评省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示范学校。

image.png

image.png

终身教育灵活共享发展。完善“四级体系”建设,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示范社区学校为基础、睦邻学习点为补充的“四级示范体系”,年培训人数达7万人次。与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大学等驻区高校对接,实现优秀资源与社区教育共享,构建大社区“教育圈”。开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活动,社区学院先后获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专委“乡村振兴大讲堂”共建共享实验基地、东北4省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先进集体、辽宁省社区(老年人)教育学习示范中心、沈阳市首批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等荣誉。

image.png

image.png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合作办学,与沈河区、和平区开展战略合作,引进朝阳一、文艺二、沈阳七中、南京一校,南昌中学,引进雨田实验学校、清华万博实验学校等民办优质学校。推动集团化办学,实现全域集团化办学,组建新兴中学、152中学、新城子街一小、新城子街二小、朝阳一沈北分校、区第一幼儿园等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深化与驻区高校合作,组建沈阳大学虎石台附属实验学校、沈师大沈北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立体开展与沈师大教师培训、青年干部培养、薄弱学校提升等10个方面深度合作。组建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系列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实习实训系列合作。

image.png

image.png

实施“双强”行动,优化幸福教育保障体系。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加强教育督导,促进区域教育治理体系迈向现代化,教育环境持续优化。

强化党建引领。一是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入。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心走深走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教育局领导班子会前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党组会议、局务会议会前集中学习;完善基层学校党组织理论学习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理论宣讲团宣传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加速推进。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成全区学校校长书记“一肩挑”、交叉任职,发挥“领航”和“头雁”效应;建立基地校、工作站、联系点“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强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两个覆盖”质量,为231家非公社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推动非公党建规范化。完成党委及基层党组织换届。强化党建示范,组建志愿服务队58支,汇集党员志愿者900余名。注重党建融合,将党的工作全面融入“双减”、幸福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党建品牌。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有序开展。召开教育系统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常态化开展廉政谈话,工作纪律提示,持续推进廉政意识入心入脑。“两个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建立“民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监督模型,“国企职幼教工资补助监管模型”、“学前奖补资金监管模型”监督模型,探索大数据辅助治理。四是意识形态工作走心走实。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比赛”“党员培训”“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宣讲专场培训会”等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准定星盘,筑牢思想基础,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建立健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清单,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等会议,确保意识形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强化督导评价。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沈北新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具体措施》,形成沈北特色的教育督导改革制度框架,强化教育督导机构建设,构建区分工协作的高效督导工作体系。有序开展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提升服务教育改革能力,制定《沈北新区2021年街道履职工作目标考核细则》,督促街道切实履行教育发展职责,在沈阳市率先实施教育履职“同级督政”,打通了政府落实教育职责工作“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疫情防控、五项管理、“双减”、办学水平等系列督学工作,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监督指导力度,运用督导结果,强化考核奖励问责,切实提升督导效能。

image.png

2022年,沈北新区教育局将按照市党代会的精神指引,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以“舒适、兴趣、充实、安全”为核心思想的幸福教育,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在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中,贡献沈北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