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学区第三届“兴海杯”脚斗娃班级联赛在北京市中关村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燃情开赛。本次赛事由北京脚斗士协会、北京教育学会科技体育专业委员会、海淀区西三旗学区主办,北京市中关村外国语学校、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承办。作为北京市首个以区级学区为平台的“脚斗娃”班级联赛,本次赛事以“班班有社团、全员齐参与”的普惠模式,打造了民族原创体育进校园的全新标杆,更以实际行动践行“双减”政策,为体教融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幕式由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学区管理中心教育教学部部长刘启亮主持,新时代脚斗运动创始人、全国脚斗运动推广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脚斗士协会会长吴彦达,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学区管理中心书记、主任闫伟,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学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春红,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闫顺林,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袁伟,海淀区青龙桥学区原党总支副书记、脚斗娃专家组成员耿燕华,中关村外国语学校书记韩峰,中关村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长刘昕,中关村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崔丽芳,清河第四小学副校长、本届联赛总裁判长魏波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新时代脚斗运动创始人、全国脚斗运动推广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脚斗士协会会长吴彦达向中关村外国语学校书记韩峰赠送脚斗小金人纪念标识
吴彦达会长发言
班级社团筑根基,全员参与促教育普惠
本次赛事突破传统校际竞赛框架,首次以学区为单位组织班级联赛,来自西三旗学区10所学校的三年级自然班全员上阵,初中组分设男子、女子个人赛,真正实现“从班级到学区、从普及到提高”的体育教育闭环。赛事开创性提出“班班有社团”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余时间参与脚斗娃训练,真正实现“有孩子的地方就有脚斗娃”,破解“5+2”课后服务难题。目前,海淀区已有4.8万名学生通过班级赛体验这项民族原创运动,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育竞技中绽放光彩,彰显“教育普惠”的深层价值。
新时代脚斗运动创始人吴彦达指出:“这项民族原创体育运动,通过规则创新、课程研发,已成为校园体育改革的生动载体。特别是以班级社团联赛为支点,构建了‘全员参与-分层培养-学区联动’的体教融合新模式,既破解了传统体育竞赛‘重精英、轻普及’的痼疾,更通过‘班班有社团、校校有联赛’的机制设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收获成长,为教育公平与普惠提供了鲜活实践样本。”
吴彦达会长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
家校社协同育人,脚斗娃乐享健康自信成长
赛事严格落实北京市教委“体育八条”要求,构建“课堂-社团-家庭-社区”联动场景。赛场上,500余名小选手以单腿支撑、闪转腾挪展现竞技风采;看台上,家长们组成啦啦队摇旗呐喊,形成独特的亲子互动风景线。赛事特设“家校互动区”,让体育教育突破校园围墙,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育人网络。正如西三旗学区管理中心书记闫伟所言:“脚斗娃联赛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以体育人、以赛促情的家校共育平台,通过家校社深度联动,真正实现了‘有脚斗娃的地方就有健康、快乐、自信’的育人愿景,让体育精神从校园延伸到家庭与社会。”
赛场上,各校队伍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凭借出色发挥,斩获小组冠军;北京市海淀区育鹰小学、北京市中关村外国语学校不甘示弱,荣获小组第二名;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和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发挥稳定,获得小组第三名;北大附中新馨学校和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也在比赛中展现风采,荣获小组第五名。
从班级社团的星火燎原,到家校社协同的育人生态,西三旗学区脚斗娃联赛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当清脆的脚斗碰撞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回响,这场赛事不仅承载着强健体魄的初心,更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海淀区作为教育高地,正以脚斗娃项目为支点,撬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深度实践,为首都“体教融合”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板。未来,随着赛事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原创体育必将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