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涉港跨境破产案件年均增长超30%,但两地法律差异、信息壁垒等问题导致司法协作效率低下。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开展认可和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破产程序试点工作的意见》为协作奠定框架,但实务中仍面临管辖权冲突、债权分配争议、执行程序滞后等痛点。本次调研聚焦“法院+行业”协同模式,调研一国两制下涉港跨法域破产司法协助的现状,以湾区样本探索优化路径。
二、深度访谈:法律从业人员的专业洞见
2025年2月21日,社会实践小队连线湖北观筑律师事务所破产重整与清算业务组律师吴乐(化名)律师。就涉港跨法域破产问题,吴律指出,当前协作主要存在三大堵点:一是规则模糊,跨境财产处置、衍生诉讼管辖缺乏细化指引;二是信任赤字,两地信息共享依赖传统渠道,资产查控效率低;三是程序冗长,临时救济措施审查周期长,债务人资产流失风险高。
2025年3月2日,小队连线前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厦门)跨境破产业务组律师,世界五百强企业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法务詹舒(化名)律师。詹律表述内陆律师处理香港破产案件面临两大障碍:自身对香港法规都不熟悉及两地法院之间执行程序缺乏协调,影响案件效率和债权人保护。结合厦门跨境协作平台的尝试,他建议通过数字化手段推进线上信息平台建立,尽快投入使用,提升司法协作效率。
三、基于16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
本研究对百余位法律从业者进行问卷调研并辅以典型案例分析,揭示跨境破产司法协助领域三项关键结论。
法律从业者普遍认同跨境破产司法协助对保障债权人权益及深化内地与香港经济协同具有重要价值,逾八成受访者持认同态度,其中47.17%受访者对促进经济合作维度表示"高度认可"。
现行机制面临三重核心挑战:法律适用冲突、司法管辖争议及信息共享壁垒。约75%受访者指出跨法域制度差异与管辖权争议构成主要障碍,严重制约案件处理效率。在机制优化路径方面,完善法规体系(77%支持率)、深化国际协作及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是三项重要,超过四分之三受访者强调需构建统一法律框架以消除制度性障碍。研究同时发现,75%以上从业者认为加强信息互通与司法协调机制建设能显著提升案件处置效能与公信力。
四、路径优化建议
基于本组调研成果,对于优化涉港跨法域破产司法机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在制度层面,可构建"主要利益中心"量化评分体系,配套出台《跨境破产衍生诉讼指引》明确主程序法院优先管辖原则,以标准化规则减少裁量冲突;在技术层面,借鉴"厦港破产协作平台"整合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含区块链存证与电子债权申报功能),并联通"48小时跨境保全"智能通道实现紧急申请在线裁定;在信任机制层面,建设可设立专职联络官强化司法协同,同时推行管理人信用互认制度,允许合规香港管理人经备案直接参与内地业务,形成规则、技术与信任有机融合的协作生态。
五、 未来展望
随着《试点意见》深化落地,涉港破产协作将从“个案突破”迈向“制度常态化”。规则创新与技术融合为全国跨境司法协作提供范式,在守护法治底线的同时,释放经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