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博物馆:探寻甲骨文背后的神秘世界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探甲骨遗韵,扬殷契之光”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2-11 09:5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为了深入了解甲骨文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曲阜师范大学“探甲骨遗韵,扬殷契之光”实践队于2025年1月17日走进山东博物馆,开展了甲骨文的探寻之旅。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承载着深厚的殷商历史,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旨在进一步了解甲骨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责任感。

图为指导老师和实践队员在山东博物馆甲骨展厅前合照。孙欢 供图

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文达10588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其研究价值在全国甲骨收藏单位中名列前茅。这些甲骨中包含了罗振玉、明义士等名家的珍贵收藏,承载了殷商时期的重要历史信息,成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钥匙。

实践队员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此刻华夏:殷商甲骨”展览厅。展厅前言详细阐述了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汉字的起源,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核心纽带,深刻印证了商代历史的真实性,成功地将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文明呈现在我们面前。

图为实践队员正参观刻画商代历史的壁画。孙欢 供图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成员们开启了甲骨文的探索之旅。从甲骨文的偶然发现——王懿荣的慧眼识珠,到其制作过程——商代人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与刻写,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神秘色彩。甲骨上的文字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犹如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队员们在一块记录祭祀活动的甲骨前停留,讲解员详细解读了其中的文字。祭祀在商代是至关重要的活动,甲骨上记录了祭祀的对象、祭品和时间等信息,仿佛将队员们带回了那个庄严肃穆的时刻,见证了历史的辉煌。

图为指导老师与实践队员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甲骨祭祀场景。孙欢 供图

展厅内,甲骨文研究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以及著名甲骨学家的介绍展板同样吸引了实践队成员的目光。王懿荣、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等学者在甲骨文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商代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员们驻足观看,不时交流探讨,对这些学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山东博物馆甲骨文研究史展台。孙欢 供图

参在参观过程中,一位实践队成员激动地表示:“以前只在书本上接触过甲骨文,这次亲眼见到这些珍贵的甲骨,内心无比震撼。通过讲解员的引导,我对甲骨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位成员则说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甲骨文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

图为山东博物馆所藏甲骨片。孙欢 供图

此次曲阜师范大学“探甲骨遗韵,扬殷契之光”实践队的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学习的旅程,更是一次文化使命的践行。通过亲身感受甲骨文的独特魅力,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决心。

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此次活动为甲骨文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队员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探寻甲骨文背后的神秘世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多年轻人也将加入到这一文化传承的队伍中,让甲骨文这一古老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探甲骨遗韵,扬殷契之光”实践队全体实践队员合照。孙欢 供图

撰稿人:葛咏璇

指导老师:熊晶

“探甲骨遗韵,扬殷契之光”实践队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