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自然之道 学和谐共生——青岛市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生态科普进校园讲座
2024年是中国龙年,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而我们又被称为龙的传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背后蕴含了怎样的文化内涵?二月二,是世界湿地日,中国传统农历二月二,却是“龙抬头”之日,中国的龙文化和生态建设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前夕,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团支部书记徐双老师为黄埠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龙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的科普讲座。
徐老师从龙的起源“天龙下凡”的神话传说到龙的演变,引导少先队员们深刻认识龙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至尊图腾,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
们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人类对龙的探寻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二月二,是世界湿地日,中国传统农历二月二,却是“龙抬头”之日,徐老师在讲座中巧妙地把生态教育与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相结合,引导少先队员去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和强大力量,告诉少先队员们龙文化其实就是古人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发挥到极致,人类对龙的探寻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探索,让少先队员们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新时代“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的感悟中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生态意识。
当徐老师将家乡“母亲河”白沙河湿地公园的一张张草木葳蕤,碧波荡漾、群鸟翱翔的视频、图片展现给少先队员时,孩子们踊跃互动,纷纷讲述自己在少先队组织带领下践行生态文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当看到身边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在不断增加时,少先队员们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
最后师生们共同观看了徐立强叔叔《我眼中的绿水青山》生态教育视频,看到了徐叔叔他们为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这努力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更加坚定了少先队员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理念,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黄埠小学基于白沙河湿地的公园的生态教育特色,以及地处崂山脚下的地理优势,不断从生态环境教育中挖掘生态教育素材,构建了一系列的生态教育体系,以深邃的人文思想,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将文化和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天然融合,在提振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少先队员生态素养,厚植绿色发展观,生态文明教育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