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湘果 宁佳卉)12月12日,农历冬月。是日,冷风微雨,寒。
地处湖南省邵东市中部的火厂坪镇,一场温暖而充满意义的欢迎活动在其第一完全小学简陋的会议室里热烈举行。来自邵阳市红十字会、邵东市教育局、邵东市红十字会、火厂坪镇政府及中心学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纷纷向湖南省第1271例、邵东市教育系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曾娅玲,致以亲切慰问并赠送锦旗和鲜花。
鲜花娇艳,笑靥娇美。面对着来自各方的赞誉,这位年轻的人民教师,宠辱不惊,似乎只是举手之劳、不值一提。灿烂的笑容,如绽放的向日葵,阳光、温暖而治愈。
追溯曾娅玲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历程,时光拉回到12年前那个充满阳光的午后……
此时,年方18岁的曾娅玲,正在湖南省女子学院就读。为了给自己准备一份有意义的“成人礼”,曾娅玲与好友谢晓惠相约去“义务献血”。正是这样的一次小小善举,曾娅玲收获了自己人生第一张献血证,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中的一员。
时光不紧不慢,一晃就是4年。曾娅玲毕业、就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一天,曾娅玲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通知她去进行HLA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起先,曾娅玲以为是诈骗电话。工作人员几经解释后,曾娅玲意识到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她很配合地完成了体检和检测。
日子漫长等待中悄然飞逝,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曾娅玲既忐忑又有点小期盼,毕竟,原以为要进行的骨髓穿刺,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来说,听起来都是那么令人惊悚。但最后,曾娅玲并没有等来后续通知,第一次捐赠草草收场。
“有点小遗憾,没有帮到人。但我宁愿相信,是我与患者配型不成功,或者患者已经治愈了,不需要我捐献了。”谈及这段经历,曾娅玲眼里噙着泪水。
2024年10月,曾娅玲收到红十字会的采集函,重庆一名6岁女童血液病患者需要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经过HLA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两者配型成功。随后,曾娅玲严格按照医嘱,调整饮食、锻炼和作息。
这一切都是在暗地里偷偷进行。“主要是怕母亲担心。”曾娅玲坦言。直到11月28日,她来到长沙,先给母亲发了一个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小视频,母亲才知道这个消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和家里商量。”“那个女孩才6岁,只比外甥大两个月……”面对母亲的担忧,曾娅玲通过共情,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
11月29日,在姐姐陪同下,曾娅玲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做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接下来的数天时间里,她先后注射了8针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娅玲,怎么样?”“有一点点担心,医生告诉我,不要进行穿刺,主要采集外周血。”“因患者还小,需要的血量相对较少,大概3个小时可完成。”面对同事的关切,曾娅玲表现得很放松。
12月3日,曾娅玲来到湘雅医院开始抽血,鲜红的血液从她的血管中汩汩流出……5个多小时后,172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成功。
“想着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可以通过我的帮助,又能够快乐地生活,这一切都变得值得了。我相信,从我血液中分离的‘生命种子’,一定可以穿越千山万水,为素未谋面的小女孩带去续航生命的能量。”曾娅玲顾不上手臂完全失去知觉和身体的虚弱,微微道。
12月9日,天气有点阴冷。火厂坪镇一完小校长罗志刚早早来到学校,却发现曾娅玲已经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了。“不是让你休息20天再来上班吗?才5天怎么就到学校来了?”罗志刚很是疼惜。
“耽误了这么久,主要是放不下。”曾娅玲只是笑笑,而后继续她的工作。
“配型成功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几率,曾老师为此拿出了百万分的勇气。”同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赠者的学校政教副校长周琦很羡慕曾娅玲,“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向曾老师一样勇敢去‘战斗’。”
“她有日葵般的灿烂,更有小草一样的坚韧。衷心祝福你,‘向日葵’女孩!”同事杨雲评价道。
采访手记:“大爱”之爱,起于毫末
我是冒着严寒,满揣敬意,前往邵东市火厂坪镇第一完全小学去采访这位传说中的“向日葵”女教师的。
有人说90后00后的年轻人很自我,很现实。我不愿用这些标签来标记这些年轻人,但身边的事例的确比比皆是。
是什么力量支撑这个年仅而立却尚未婚配的90后女教师,毅然决然挽起衣袖,将奔涌的热血化作生命的火种,去滋养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小女孩的。
也许,从见面的第一刻起,笔者已经找到了答案。
那是怎样的一种笑啊!自然、干净、纯粹,奔腾的皆是对这尘世、对于生活的热爱,于自己亦他人。
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衷,曾娅玲只是笑,“没多想,也没想过什么回报,能帮助到人,力所能及,我就上。”想要探寻家庭对品格的影响,自云“祖母性格朴实,从不与人结怨,在十里八乡口碑很好。”“本以为此次捐献最大的障碍是来自家庭,没想到拿出外甥这张‘王牌’,很容易就获得了家人的支持。”阳光的笑、简单的答,很难令人再做他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非生而向善,而是有善端”,请原谅我的浅薄,想不出更好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家庭以及这位令人钦佩的90后。
据火厂坪镇一完小学校领导介绍,在出发去长沙前,曾娅玲将教导室、班主任工作提前进行了安排。“工作先做一点,多做一点,回来后才不至于影响太多工作。”“曾老师心有大我,乐教爱生。前不久,她因细心观察和关心照顾班级的一个孩子,家长还送来一面锦旗,这在我校是第一次。”“曾老师迄今为止已经献血5次,组织上有需要,她总是第一个报名。”
与曾娅玲搭班3年的教师黄雯倩告诉笔者,“曾老师是一个很温暖的人,会做好吃的,也经常给我们带好吃的。”“她热爱旅游,崇尚自然和生命。在班上,她带领孩子们种了很多绿植。”“学校的劳动基地里,曾老师和班上的孩子们种了一大片向日葵,花开时节,闪亮了我们的眼。”
大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善良亦是如此。
“曾娅玲同志给陌生人带去生命的火种和生的希望,是践行‘爱我邵东’‘爱我教育’理念的生动事例,展现了新时代邵东教师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崇高精神。她是邵东教师的骄傲,也是邵东人民的骄傲,更是邵东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充分展现。”邵东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泽成如是评价道。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衷心祝福这个“向日葵”女孩,光荣的人民教师,往后余生,福泽绵长、幸福安康!
责编 曾爱国
审核 岳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