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临川区检察院政治部主任丁燕为华溪中心小学全体六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场防范电信诈骗的公益讲座。
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大众认知中,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多数是对网络和新技术等不熟悉的老年人、刚刚进入职场急需稳定经济来源的青年人,或频繁涉足于投资理财、金融市场的中年人。殊不知,在固有印象中与“钱”关联相对较少的学生群体,正在成为诈骗犯罪分子瞄准的新目标。
一方面,大量未成年人的信息被网络应用软件不当收集、使用,甚至被推送给不法分子;另一方面,存在沉迷网络游戏、高额打赏、高额充值、过度消费等方面问题的未成年人,面对可以“免费领取众多炫酷皮肤、高级装备”的诱惑,在诈骗犯罪分子的诱导下,几乎无法抵挡花样百出的骗术,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走进了圈套,一步步将父母的血汗钱送入对方手中。
刷单返利、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熟人、“套路贷”……让学生群体屡屡“中招”,陷入“诈骗陷阱”。开学伊始,人民网整理了几种常见的、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诈骗手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防骗。
丁主任通过现实真实的案例给同学们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民警接到咨询电话,来电者是在校大学生刘同学。刘同学加入了一个大学生兼职群,群主组织学生们通过兼职刷单来赚取“零花钱”。刚开始刷的几单均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取了小额佣金,尝到甜头后,刘同学对此刷单平台深信不疑,并准备“大干一场”。由于囊中羞涩无法承受“大单”的任务费用,刘同学只得去找父母借钱,母亲听到她的描述后,告诉她可能是诈骗。不相信事实的刘同学在母亲的再三要求下,拨打了当地反诈中心的电话咨询。民警了解此情况后,马上制止了刘同学在刷单平台上的操作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反诈骗宣传教育。最后,成功帮助刘同学挽回损失1.6万余元。
诈骗方法:
骗子发布网购刷单兼职信息,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并额外提成。刷第一单时,骗子会小额返利。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
防骗提醒:
兼职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要抱有“贪图小便宜”“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
奖学金诈骗
2019年10月21日,江苏常州警方接连接到某高校的大学生报警,称有人冒充学校老师打电话进行诈骗。被骗学生小王表示,电话中,这名“老师”准确地说出了他的姓名学号,对方以给他转奖学金为由让小王先打3000元进账户,小王照做了。随后便发现自己卡里的钱都不见了。
诈骗方法:
犯罪嫌疑人先用网络黑客技术,盗窃受害人的聊天记录,然后冒充录取高校老师、教务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并能详细报出受害人的基本信息,以此获取其信任。在此基础上,再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银行卡信息、交易密码等,进而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
在校学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切勿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如果对资助政策有疑问,可以向老师或所在相关资助管理部门咨询。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家住浙江省台州市的高中生张同学在微信上加了一个好友,对方自称是物流客服,因将张同学买的连衣裙在派件的过程中丢失了,愿意三倍赔款给张同学。对方借口要走公司转账流程,让张同学下载app,按照指示开通借贷功能,将借贷到的3000多元钱转到对方提供的一个账号内。对方继续要求她借款,张同学感觉到不对劲儿就“刹住车”,共被骗3050元。
诈骗方法:
骗子冒充电商、物流客服人员打来电话,能够准确说出你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骗取信任。接着,他们就以网购平台系统升级造成订单丢失、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召回等原因,说可以退款,诱骗你下载网贷app或登录钓鱼网站,骗取或盗取资金。
防骗提醒:
当遇到自称客服或工作人员的电话或短信,反映网购出现质量问题、订单错误,要求退款补偿时,请在官方网站核实交易信息或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官方电话核实。
此次反诈讲座,提升了同学们反诈意识,让“全面反诈,全社会反诈”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强化了全体师生的识骗防骗意识。(万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