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式微,保护必行

发布时间:2024-08-29 16:1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近些年来,乡音式微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诸多少数民族,方言众多,有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乡音是广西地方特色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组成部分,承载了无数人的乡愁与思恋,具有重要的汉语语言文字价值。

在如今的语言使用中,老一辈人仍然使用乡音进行沟通交流,而在年轻一代的群体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孩子已经不再使用乡音,更偏向普通话的使用。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乡音的身影淡出了日常生活。

1.乡音生命力不足,新生力量有限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身边的乡音逐渐消失,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普通话适用范围广,便于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乡音只适用于小范围内交流。同时,随着人口的大流动,不少人带着孩子背井离乡前往其他大城市,乡音的使用在他们生活中使用频率下降,乡音衰退甚至遗忘掉乡音的发音等。新生在义务教育中,乡音和方言语言环境不足,乡音使用人群整体显示老龄化,后继者寥寥无几。在年轻一代的人群中,从小接触并使用方言的人数在不断缩小,缺乏有生力量。

2.资源信息化不足,乡音保护观念缺乏

缺乏保护观念是乡音逐渐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普通话普及以来,乡音逐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乡音的重要性及其所代表的方言,在语言中的价值。同时,很多方言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进行有效的记录和资源的信息化。对于广西本土的方言来说,应当进行有效的保护,将其语言,信息等以电子信息化的形式进行得当的保存。

3.缺乏乡音数字化平台,语言保护工程亟待进行更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诸多少数民族,其方言类型复杂,乡音种类不同。缺少统一管理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查询平台。其中,民族语言保护工程急需进行完善更新。对于现在的濒危的方言进行保护。

建议

1.推动乡音方言文化进校园,增强乡音方言文化生命力

立足于地域特色乡音,将乡音保护融入校园生活,增强乡音方言的生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聚集地区,特色的方言乡音不少,但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一辈会讲家乡特色方言的已经越来越少。广西各高校可以开设方言课程以此来进行乡音保护,如“壮话课”“广西白话班”等,还可以结合其他领域如音乐、吟诵等,用不一样的视听体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方言。

2.整合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宣传交流乡音方言文化

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定期邀请方言专家开展讲座,宣传和发扬乡音方言的重要性。开展方言交流文化沙龙,邀请权威领域专家和方言爱好者进行分享和交流活动,增强方言的趣味性和活力;举办关于“用乡音方言展示最美家乡”等微电影或微视频剪辑大赛,或由学校牵头录制关于校园乡音方言的纪录片等形式,向外推出乡音文化。

3.实行民族语言保护工程,构建乡音数字化平台

挖掘和活化乡音资源,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展乡音方言的数字化保护工作。通过录制方言语音、收集方言词汇和文化资料等方式,将方言文化数字化保存,方便后人查阅和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这一交流平台,设置一档关于乡音方言的特别栏目,邀请一些会讲家乡特色方言的同学担任特别嘉宾,或者收集和整理一些广西当地的方言和民间故事,通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宣传和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加入乡音方言的保护工作中。(文/许诺)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