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17 16:3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为新时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全面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2】,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点明了方向。

建设观念较为落后、缺少建设资源、人才匮乏,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本提案聚焦于这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助推特殊教育信息化不断完善,为构建特殊教育高质量体系提供借鉴。

追溯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观念较为落后

从信息化的视角来看,观念的落后是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受学校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缺乏关于信息化重要性的认知,更无法将信息化应用到特殊教育领域。因而,如今的特殊教育教师难以了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也无法真正有效地利用当下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实践运用,使得特殊教育的发展停滞并出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影响了特殊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大部分教师依然坚持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且当今社会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缺乏关注,使得特殊教育信息化普及较低,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缺少建设资源

资源建设是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由于特殊教育资源投入较大,组织复杂,周期较长,收效较慢,教育资源建设一直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当下,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资源投放差异性显著,东部地区资源较为丰富,中西部地区资源极度匮乏。与此同时,特殊教育网络资源管理平台以及教学平台也亟待建设。许多特殊教育机构虽然已经引入了一定的硬件设施,但是仍然缺乏配套的软件资源。

(三)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信息化人才匮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特殊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人才也日渐增多。然而,一些特殊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知识和能力仍有所欠缺。即使已经受过一定的信息技术培训,许多教师依然无法做到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导致当下所谓信息化的特殊教育课堂仍然停滞不前。除此之外,在特殊教育活动中,相关机构虽然做到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但仍未能做到更好地选拔、引入信息化人才,导致了相关的教育人才匮乏,不利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建     议:

(一)推动特殊教育信息化观念的普及

特殊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通过普及宣传特殊教育与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使得更多家长认识到特殊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从而将之运用到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学校还应当以数字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对各类教学信息进行充分的搜集和整合,发挥数字资源的优势,从而构建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相关公益组织也可以通过投放公益广告等方式,推动特殊教育信息化观念的普及。

(二)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的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资源作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关键内容,应不断加以重视和完善。相关部门应同特殊教育学校与教师一同努力构建更为丰富的网络课程,建设特殊教育的学习平台和应用平台。除此之外,特殊教育学校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建设。使得残疾学生可以在相关网站对学习资源进行下载和学习,靠自己也能开展教育学习活动。

(三)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当代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受信息化影响的一代,有一定将信息化融入特殊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师范类高校应重视特殊教育与信息化有机结合课程的开展与创设,从而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的专项能力,使之在今后更好的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师资储备打下基石。同时,特殊教育学校也要重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与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加强教师科研一体化建设,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保障。(文/王雨希,庞娇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

【2】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