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中,这所历经68载,积淀了厚重办学底蕴的校园,是雷锋精神得以滋长的沃土。在这里,学雷锋做雷锋已经走过30多年风风雨雨,但始终坚守育人初心。2022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思想定位为落实“五六三”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学雷锋铸党建、树师德、促教学、塑德育、育新人”。他们以雷锋精神润泽学校的内涵发展,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
一、雷锋精神育新人
雷锋学校,作为雷锋精神的摇篮,始终将德育教育置于首位,逐渐将雷锋精神内化为五中学子的价值观,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2023年9月25日,学校收到来自社会的一封“感谢信”,来信赞扬了初二4位同学捡到手机并原地等待归还失主并且谢绝了失主的现金酬谢的行为。失主经过多方打听4位同学均为包五中学生,特意送上锦旗,并感谢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高度赞扬学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2023年11月24日晚上22点多的一个寒冷夜晚,初三四班的团员侯叙含同学在完成武术训练后,发现了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在路边哭泣,他显然是迷路了。为了确保这个孩子的安全,侯叙含同学立即询问他的名字和学校,并决定将他送往富强路派出所寻求警方的帮助。
在寒冷的气温下,侯叙含同学担心孩子会感冒,便将自己的冬季校服给了他。当把孩子送到派出所时,正好遇到了心急如焚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安全地送回来,家长们感激万分,感受到了来自这位少年的温暖和善意。
事后,小孩子的妈妈亲自到学校,向侯叙含同学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她泪眼婆娑地表示,侯叙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心的力量,给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温暖。他的行为值得称赞,也鼓舞了我们每一个人。侯叙含同学说,“我所在的学校是雷锋学校,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这个孩子安全地送到他的家长身边,看到他安全了,我才放心。”
从默默照顾眼疾教师到送娃娃回家,这些行为都体现了雷锋精神的传承,也是“雷锋精神 榜样人生”办学理念的现实折射。助人为乐,关注他人的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关爱。
二、育德润心铸根基
包五中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包头市首批雷锋中学,坚持“雷锋精神 榜样人生”办学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落实“培根铸魂育新人”为目标,以围绕“学雷锋 塑德育”为主要任务,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形成六大育人途径,实现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最终形成“11163”的德育育人模式。
包五中构建“雷锋”课程体系,从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到探究型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合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我校自主编辑的校本教材《包五中德育校本教材》,获内蒙古自治区一等奖。
包五中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将德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面墙以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将学校五大工程融入每层楼的楼廊文化。校园内雷锋广场、文化广场、育人广场、艺术广场、体育广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时时浸润师生心灵;教学楼内艺术中心、雷锋书屋、雷锋阵地、党建阵地、党团队活动室、悦读里文化长廊,育人馨香开满校园。开展“雷锋精神 榜样人生”班级文化设计评比,班班都是雷锋班,每个班级都形成自己的学雷锋品牌。
三、雷锋精神焕生机
如今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师生们心中的一个精神符号,激发着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向善的力量,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暖暖的春意中更加生机勃发。
各年级、班级都是推动我校德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团队强化作为雷锋中学的身份认同,对学校的事关心上心,立足自身岗位,脚踏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为我们的教育发展增光添彩。
从1990年包五中第一个雷锋班成立到现在30多年来,走街道、进社区、参加义务劳动、扶助孤寡老人,帮贫济困,到现在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小雷锋宣讲团,到红色基地研学实践,设置雷锋岗,进社区捐赠桌椅、到福利院志愿服务。
2024年3月4日上午“学习雷锋心向党 争做党的小红花”暨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今年学校以寻找身边的“雷锋”,送上一朵小红花为教育契机;并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陈文学、“最美包头人”侯叙含、“最美交警护校队”魏杰、不分昼夜辛苦劳作的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学校校长张锐刚、副校长王军、默默奉献的班主任和一线教师送上一朵小红花,让小红花成为雷锋精神的标志,学雷锋、做雷锋已然成为五中师生的价值追求。
包头市第五中学在弘扬雷锋精神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在雷锋精神的熏陶下茁壮成长。这所学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 榜样人生”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公民意识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