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文化 塑造新人才——包五中初一二班亲子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25 09:5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叮当
字号:
手机查看

2023年8月22日下午,包头市第五中学初一二班在包头市博物馆开展“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的亲子实践活动,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穿越回远古时期,聆听大河毓秀包头从远古至秦汉文明时期的历史沿革。

捕获.PNG

捕获.PNG

包头位于祖国的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自古以来,包头地区就处于交通要地,素有“塞外通衢管钥”之称。据考古资料显示,包头在多个历史时期内,都显示出它在交通往来及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秦直道的终点九原郡,秦汉长城及其附属的交通运输设施,昭君出塞的行进线路,岩画中众多的车辆与道路图案,蒙元时期的敖伦苏木古城,燕家梁遗址,马可波罗的有关记载,清末民国时期的古驼道与旅蒙商人等等,无不彰显出包头在草原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中起到的历史作用。

包头,位于祖国北疆内蒙古的西部、黄河“几”字弯的顶端。她南临黄河,中亘阴山,北拥高原,山南土地肥沃、山上植被蓊郁、山北水草丰茂。

 

这次同学们参观的《表里山河--包头古代历史文化陈列》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与包头相关的典型事件,用最新的考古出土文物,最新公布的大量历史遗迹图片、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共485件文物,通过 “文明出现”、“秦关汉月”、“走向盛唐”、“逐鹿草原”、“鹿鸣北疆”五个单元,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了从史前一直到1840年包头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捕获.PNG

捕获.PNG

包头,地处土默特平原与河套平原的交汇处,清代晋、陕人走西口,使这座城市初具规模。在包头的发展过程中,汉、蒙、满、回等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共同构建了美好家园。

《鹿城往事--包头民俗文化展》展示文物133件(套),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展示了包头多元、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既有深厚的农耕文化、绚丽的游牧文化,又有的浓烈的商业文化,其兼收并蓄,也形成了包头大气、包容的城市性格。

捕获.PNG

捕获.PNG

穿越历史时空,走进包头四合院,回到那个年代。老辈子人的衣履穿戴、风味小吃、居室环境、车马轿船一览无余。通过往日的婚俗,老包头人崇善尚礼之风淳朴却不嫌土气,热闹又不泛典雅。至于蒙古族、回族的民风民俗,铺呈着生活在老包头少数民族市民的纷繁异彩,透视着他们各自热情豪放、亲和友好、尚美善良、彬彬有礼的民族性格。

早在6000多年前,包头就有人类居住。阴山山脉大青山包头段的南麓和沟谷台地发现了4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东河区阿善遗址和西园遗址经科学考古发掘。包头最早的阿善一期文化遗存,与之相当的文化类型是仰韶文化石虎山类型和鲁家坡类型,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前4200年之间。

包头史前遗存数量众多,从大青山西段山前台地到大青山腹地乃至大青山以北河谷地段都有分布,仰韶文化发展四个阶段在遗址中都有显示,涵盖仰韶文化发展全过程。仰韶到龙山过渡阶段出现石围墙和石祭坛,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发掘的阿善、西园遗址出土的骨针和骨针筒、刻划巫师形象的陶钵以及西园遗址出土的陶埙、骨播种器等,是这一时期的精品文物。

同学们通过此次的参观,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将黄河流域的历史沧桑和包头从史前时期到现代化包头的发展历程生动形象的印刻在脑海里,感受颇深。

 

图说天下

生活态度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大学考研
留学出国